因为腌制酱菜需要时间来入味,哪怕再缩短,也需要四十天左右,等上市的时候,正好错过过年,大家都有些可惜。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为了保证酱菜的质量,到时候一炮打响惠娘酱菜的牌子,不能再缩短时间或者减少流程了,否则就是砸自家招牌了。
惠娘家的酱菜陆续的腌入酱坛子,秋娘家的豆腐坊也筹备好了。
秋娘家也没去铺子里买豆子,就在周围几个村里收了些豆子,一方面比铺子里便宜些,另一方面也是一次广告,告诉附近的乡亲们秋娘家开了豆腐坊,以后大伙儿买豆腐、豆皮就不必跑到葫芦庄或者临漳县城,可以直接在秋娘家买了。
秋娘丈夫周安周全兄弟俩还专门跑到县城的豆腐坊,花了几两银子,向店家学了些技术,比如磨多少豆子放多少石膏,怎么做豆干,腐竹,怎么挑豆皮儿。
周安周全学的仔细,晚上睡觉还在心里琢磨,在县城豆腐坊里学了几日,就将豆腐坊一系列的东西学会了。
原来豆腐自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以来,流传到明朝已经是百姓桌上的普通菜肴了,就是做豆腐的技术虽不是人人都懂其中细节,但也不是什么敝帚自珍的秘方,只要肯花些钱,跟店家商量好了,不在一处抢生意,都是肯教的。
周安周全说了是在自家附近村落里卖,又不跟县城豆腐坊抢生意,眼见几两白花花的银子奉上来,豆腐坊的店家哪里有不肯教的?
这日,谢萱就跟谢青山谢王氏老夫妻俩一起去王家庄秋娘家,看他们的豆腐坊开的咋样。
谢青山赶着骡子,拖着拉车,乘着谢王氏和谢萱,车上还放了一篮鸡蛋,一包儿点心,一包桂花糖,一盒茉莉香茶,从傅君之送的礼中分出来两斤木樨荷花酒,几个尺头儿,都是给秋娘家带的礼。
到了王家庄,就见村里有认识的人打招呼,谢青山和谢王氏一路说着闲话儿,到了秋娘家。
秋娘家也同村里其他大多数人家一般,都是土胚墙、茅屋顶,围墙用土培围了一圈,院门是两个老旧的门板做的,门口两旁有两棵老槐树。
刚停好骡车,就见秋娘夫妻几个闻声迎了出来,满是惊喜。
“爹,娘,你们咋来了?也不托人说一声儿,我好准备东西哩!”秋娘满脸是笑,快言快语的说到。
周芹和周鸿也笑着扑进了谢王氏怀里,谢王氏连忙转身从车上拿出那包桂花糖,递给姐弟俩,周芹还矜持些,周鸿乐的直跳。
“都是自家人,准备啥东西!”谢青山将缰绳递给殷勤的周安,笑着说道。
“那好歹也得割块儿肉啥的!”秋娘说着,就从腰间暗袋拿出五分碎银递给小叔周全,笑道:“全儿,去张屠户家割两斤猪肉,记得要多多的肥!”
周全接过那一角碎银,笑着应道:“嫂子,我知道哩!”说罢,脚步急促的去了。
谢王氏笑呵呵的看着周全远去的身影,笑呵呵道:“周全也长大了,眼瞅着就长成了小伙子了
,别人家这时候都该说媳妇儿了哩!”
“等咱豆腐坊挣了钱儿,日子好起来,再给他说媳妇不迟!虚岁才十七哩,再等两年也没啥!”周安就笑着说道。
周安是个和气周到的人,想的也长远,早在别人想到之前就跟兄弟通了气儿,说等家里条件好了,给他娶个贤惠媳妇儿,周全也红着脸应了。
“就是,要是家里条件好了,哪里怕娶不到媳妇?年纪大些,反倒稳重哩!不要像平安那个混账,叫我和恁娘满肚子气!”谢青山说着,就想起儿子谢平安,虽然比周全还大一岁,在婚娶上,反倒没周全懂事儿。
周安不好在背后说小舅子,只得拿套话儿奉劝道:“小伙子年轻气盛些也正常,等成了亲就稳重些了。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建议使用【Firefox火狐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JIEQI_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