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阿里路上的羊群
闭上眼睛我也知道自己已置身西藏。阳光倾洒在眼皮上的热度异乎寻常,稀薄而干燥的空气中漂浮着若有若无的桑烟、藏香和酥油的味道。天很蓝,不是东南亚的那种柔弱无力的蓝,而是只属于西藏的鲜明坚定的蓝。
西藏是我们间隔年旅行的终点站。这本来只是一个心血来潮的计划—“不如在西藏结束旅行呗?”“好哇!”—然而细细回想亚洲这一路的行程,忽然发现这更像是一场“溯源”之旅。印度的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缅甸的萨尔温江和伊洛瓦底江,泰国、老挝、柬埔寨和越南的湄公河,中国的长江与黄河……通通都发源或流经西藏。由于对亚洲气候和水资源体系的深远影响,青藏高原养活了差不多一半的世界人口。而我们此刻正站在这看似荒芜却哺育了无数人类的世界屋脊之上,它是此行的终点,也是此行的源头。
无意之中我们也回到了自己故事的源头。2003年我和铭基在这里相遇,从此改变了自己和对方的人生。2008年为了履行“五年之约”而重回拉萨,在大昭寺的屋顶听到了内心的声音,于是决定打碎已经建立的生活开始这场环球之旅。如今我们第三次进藏重游故地,为这一年多的旅行画上句号,然后走下山去面对人生中新的未知。于我们而言,西藏似乎代表着神秘的事物与人生的拐点,冥冥之中,或许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回到西藏,感觉就像进入自己少年时住过的老房子—既熟悉又陌生,仿佛阅读一本早前没读完的小说的结局。拉萨已经大变样了,老城改造,街道翻新,青藏铁路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原本匮乏的商品供应如今已与内地同步,日光城变成了不夜城,众多的娱乐场所和一幢幢丑陋的高楼使得它越来越像一座内地城市。对我来说这是个永恒的谜:到底是哪些家伙在负责“城市规划”这项工作?他们的脑袋里又究竟塞满了什么样的糨糊?我完全能够理解“现代化”的必要和必然,可是能不能做得更细致一些,更自然一些,风格更协调一些?
游客就像地球的重力一样无处不在。眼下正是西藏旅游旺季中的旺季,我和铭基也正是因为雪顿节而特意选择在这个时候来到拉萨。这是我们从未见过的拉萨:旅馆全部爆满,满街都是武装警察和110治安亭,打车需要拼车更需要人品,青年旅社里寻伴拼车的纸条在留言板上贴了一层又一层。我很想知道如今第一次来拉萨的游客如何看待这座城市—能够立刻感受到独特的藏地风情?还是觉得不过是来到了一个空气稀薄但依然熟悉而舒适的旅游城市?今日的拉萨已经成为一个佛教、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大熔炉,城里的藏族年轻人跟内地的孩子们一样喜欢追星和赶时髦,熟悉最新最热的电影和选秀节目,牛仔裤紧得像摇滚明星。我能从拉萨的转变中看到跨国公司的“地球村”之梦正在成真,若干年后从南极至北极的所有人类大概都会穿戴着t恤、牛仔裤和棒球帽,喝可口可乐,吃麦当劳,用苹果手机。
传说中的拉萨是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隐秘世界,来自于近乎神话般的过去,而现实的拉萨却是一片兴旺喧嚣的土地,让人更容易憧憬未来而不是怀念过去。和中国其他城市的人们一样,当地人发现自己也正身处中国历史上一个高速发展的时刻,想要跟上它,就必须先试着接受它。
在这样的旅游旺季,一向最热闹的大昭寺广场如今却清净得令人起疑,大概是因为人们再也无法自由地进出大昭寺广场和以它为中心的八廓街了。通向这一街区的每一个路口全都设立了安检站,若想进入必须经过严格的安检和出示身份证,无论是游客还是日复一日来此朝拜或做生意的当地人。
“很多藏族朋友都说不想去八廓街转经了,”在拉萨开咖啡店的香港朋友阿刚告诉我们,“安检太严让他们感觉有点儿受侮辱……”
通往大昭寺广场的安检门前,我默然地看着安检人员翻来倒去地扒拉着前面那位白发藏族老奶奶的背包,又从包里掏出装着酥油的热水瓶仔细查看—很显然她只不过是想去寺庙点酥油灯而已。老实说,安检人员的言行并不粗暴,我也明白这都是“维稳”的需要,但这一切仍
甘丹寺的猫咪
然令我有些不适,因为见证过这里曾经更为自然的欢颜与热闹。
当然,也有很多游客在满城武警和治安亭的保护中找到了安全感。不止一位内地游客告诉我唯有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建议使用【Firefox火狐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JIEQI_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