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胡志明市的摩托车洪流
晚上的灯笼燃红了会安古镇的街道
来到越南之前,我只认识两个越南人。一位叫安,是我在英国读研究生时隔壁宿舍的同学,弱质纤纤的女生,举止永远斯文羞涩,言语轻柔得就像湄公河的呜咽。安拿着越南政府的奖学金来到英国深造,因此格外勤勉用功,平日生活也节俭而自律,在我们那几个夜夜笙歌的宿舍中堪称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荷。每次看见她漆黑的长发和柔软的腰肢在门外一闪而过,我的脑海中就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椰壳斗笠、月白的绸衫、清晨的茉莉花和点着织锦灯笼的小船。
同样是学霸,另一位越南女生v小姐却是截然不同的类型,颇为值得书写一番。我是在入职培训时认识她的,当时伦敦总部那一批新员工中的亚洲女生只有我和她两人,一见面自然分外亲切。v是不折不扣的名校高才生,本科牛津,硕士剑桥,而当我问她为什么硕士要换学校的时候,她只是轻描淡写地笑道:“哦,上本科时我送了一件牛津的运动衫给我爸,后来他穿腻了……”
牛津剑桥倒也不足为奇,奇在她本科硕士皆靠全额奖学金读完。v上高中时拿着越南国家奖学金来到英国,“高考”时成绩优异,被牛津录取,却因没钱支付大学学费而愁肠百转。百般求告无门之下,v孤注一掷,写信给数十家大企业的董事主席,请求他们好心资助她的学业。而在这数十家公司中,唯一给她回复的只有我们公司当时的主席邦德先生。邦德先生本人出身寒微,如今见到如此有志青年,感怀身世,当下决定资助v读到任何她想要的学位,并且由v开始,设立了第一个公司奖学金并延续至今。v硕士毕业后,满怀报恩之心,悄悄申请了我们这家银行的graduateprogramme(毕业生项目),并在成功获得录取后才将这一消息告知邦德先生本人。可想而知,邦德先生自然是老怀大慰……此段故事堪称佳话。
入职培训开始之后,我很快就感受到了v身上的“精英”气质。出类拔萃的人也分几种,有些人并不张扬,颇为顾及身边人的感受,但另一些人却恨不得向全世界昭告自己的聪颖过人。v属于后者。无论是上课提问还是分组讨论或上台演讲,她永远是那么积极、犀利、咄咄逼人,脸上却永远挂着面具般的职业性微笑。上课时看着正在慷慨陈词的v姑娘,我常会有一瞬间的恍惚—她真的是越南人吗?真的和温柔似水的安来自同一个国家?我和她绝非同道中人,有时却也不免生出敬畏之心—如果越南的年轻一代中有一支像v这样的生力军,这个国家的将来恐怕未可限量啊……
在郊区的培训中心结束课程之后,我们被送回伦敦城里,在公司附近一处商务住宅住下,开始紧锣密鼓地集中备考fsa(一种金融资格考试)。一时间再无聚餐party,人人用功不舍昼夜。因为大家当惯了“好学生”,若考试不过则颜面无存。
我和v搬进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开始了同一屋檐下的生活。我很快就发觉v在学业上的用功专注果然异于常人,字典般厚的书本,我一遍尚未看完,她已复习了两遍,我所感受到的压力可想而知。我俩每天都在客厅同桌学习,每顿饭只以方便面之类的快餐胡乱对付。即便如此,v还常常嚷嚷“完了,肯定过不了了”,令我几欲抓狂。她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我便也不敢比她睡得多。若是我们两人都不及格倒还罢了,我心中只怕她通过而我没有。考完之后拿到成绩,长出一口气,两人相视而笑。那次考试有近一半人没过。
考完试后开始每天去公司培训,下午五六点便可以走人,那是我的职场生涯中最轻松惬意的短暂时光。我和v开始有充足的时间做饭,也有更多的闲话可聊。
她爱听越南的流行歌曲,做饭时总随着音乐妩媚地扭动身体。有一次我一听便脱口而出:“这是翻唱梅艳芳嘛!香港好多年前流行的歌啊!”她冷冷看我一眼,目光中流露不悦。从此我再听见越南语版的张国荣、刘德华、王菲、任贤齐……便也见怪不怪,不再多嘴。
又一次不知怎地讨论起中日关系问题,v突然说:“你只知道中国被别的国家欺侮,却不知道你的国家是怎么欺侮我们越南的吧?就在前几天,你们的船员枪杀了我们十几个手无寸铁的渔民—这在今年都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你的国家肯定没有告诉你们这些吧。”当时的我的确是头一次听说这样的事情,一时间张口结舌,作声不得。
v有位交往多年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建议使用【Firefox火狐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JIEQI_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