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过则罚,有功则赏,责不在己而在臣下。
杨广褒奖有功的将士,处罚有过的将领。
贺盾一直紧紧跟在杨广身边,此次征辽大败而归,影响恶劣,后果严重,原本还算安分的突厥、百济、靺鞨等外族蠢蠢欲动,杨广虽是如常应对,但面色沉凝不见了往日温和的笑意,臣子们大多战战兢兢大气也不敢出。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贺盾清楚杨广实际内里的脾性不仅不温和,反倒还很暴戾苛刻,因此自杨广开始清算征辽失败的责任后,她便也跟着紧绷起来。
只事情比她想象中要好一些,杨广兴许依然想杀人泄愤,尤其是那些领军战败的将领,但似乎还有理智在克制自己,也或许是因为贺盾随上随下,连朝会都跟在外头候着,杨广在处置问责这件事上,始终还保持着一些冷静理智的头脑,虽不比他用心的时候,但足够了,便是处置一些偷奸耍滑阴奉阳违延误战机的将领,他也愿意拿出点耐心,探查清楚事实真相,再做处置。
杨广欲杀了来护儿并株其九族,但最终只将其免官。
贺盾知晓杨广放过来护儿,并非是惦念君臣多年的情分,只是还想用他征战南北,征辽失败对杨广和大隋的重击不可估量,杨广想杀的人太多,将领,士兵,乃至是在后方不安宁趁机作乱的百姓们。
武将被罢免,不日复起是常有的事,只要性命还在,自会有建功立业的机会,来护儿免于死罪,感激涕零,对杨广越发的忠心不二。
以宇文述为首的诸将皆将罪过归咎于于仲文,这件事是贺盾没想到的。
于仲文是北周太师于冀的儿子,当年于冀与李穆两大贵族世家竭力支持杨坚,杨坚才得以上位,紧接着尉迟迥叛乱,以于仲文的妻子儿女要挟他起兵内应,于仲文忠信不从,尉迟迥杀了他三子一女。
于仲文九死一生,座下骑兵死伤无数,破出重围之后为大隋开国立下汗马功劳,这些年也十分受杨广器重,平叛江南云南,征讨突厥吐谷浑、讨伐杨谅,随杨广南征北战,忠心耿耿。
贺盾虽不清楚征辽之战中的具体过程,但了解几人的脾性,宇文述虽有从龙之功,与杨广亲厚,但如同定襄侯郭衍一般,心思毒辣,谗言媚上,好贪功揽权,有些将才,却也无德。
于仲文百口莫辩,因而获刑,贺盾在御书房外听着,认真想清楚了,便打算劝一劝。
二人德行上有异,再加上于仲文曾经为大隋立下的汗马功劳,贺盾便想给于仲文求得一个自辩的机会。
贺盾求见,进了御书房,便将自己的意见说了,说的时候她能察觉到宇文述看过来的目光。
杨广诸多的僚佐大臣里,当属郭衍宇文述与贺盾最为生疏,除却当初夺宗之故,宇文述年前曾为其孙求娶过杨纾,想结为儿女亲家,宇文述确有才干,这些年很得杨广器重,杨广亦有结亲之意,但贺盾和杨昭以杨纾年纪太小为由拒绝了,杨广遂不在提。
这件事宇文述不会怨杨广,对贺盾这等女流之辈便不好说了,虽说他不敢口有怨言,但像现在这样会让人不舒服的目光就很多,宇文家的弟子们在长安城飞扬跋扈,被杨昭处置过几次,与这样的人家相处,结仇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臣子面前,杨广不会抚皇后的面子,宇文述与于仲文间的嫌隙,杨广大抵知道一些,宇文述什么脾性他也清楚,但人心里皆有亲疏远近,于仲文是父亲留下的朝廷元老,宇文述当初尽心竭力帮助他夺得太子之位,两人功过参半,却亲疏立现,这是杨广两人相较欲保宇文述的原因。
现在不保也罢了。
杨广看了看贺盾,朝押解于仲文的两位士兵摆摆手,示意他们放开人,“老将军起来说话。”
许是因为贺盾方才说了当年之事,老将军想起这些年起起落落,又似是记起了大隋给的荣华恩德,嘴唇微动,重重叩首谢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建议使用【Firefox火狐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JIEQI_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