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十七章仙路难寻,歧路易入
首页
更新于 2023-11-23 12:29
      A+ A-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页

    
    出了紫霄宫,李妙愚神色复杂的打量着这座庞大的宫观。
    他不知(道)为何物,但显然可以肯定的是,(道)必然不在这十方宫观中。
    天下道门大小林总,各派各执一法,传承有度,所谓字辈表,不过是作为传承法度的证明罢了,他们以此为“名门正派”的依据,终究难免在名利的策涌下为之争逐,这绝非他想要追寻的答案。
    什么才是真正的道?
    真武大帝所追寻的,让其甘心舍却生死的道,究竟在哪里?
    李妙愚心中的念头愈发清晰:如果能找到它,也许就能明白我为何而生,因何而死,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生亦何欢,死亦何惧……
    接下来的数日,他早出晚归,白天在山里逛游,晚上则研读着《性命法诀》中的内容。
    他去了南宫,见识了飞升崖的风景,龙头香的惊险,雷火殿的寂静,当他真正进入南岩宫后,才后知后觉的发现这座宫观里根本没有所谓的“道姑”,拜入道门之人皆以“道士”“道长”“师兄”相互为称,本来未分男女,数百年前,不知从何处传来“乾道”与“坤道”之分,现在依然沿用这个称呼,广泛传开后,男道士普遍以“乾道”称谓,女道士则以“坤道”称谓。
    南岩宫内既无道姑,也无道士,只有每日在大殿真武大帝铜像边看守的工作人员,每日早晨开门,傍晚关门,偶尔闲暇时还会播放些轻盈的音乐,让路过的游人感叹此地有如仙境。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飞升崖若真有仙人,也早已离去。现在剩下的,仅有古时留下的宫观建筑群。
    他去了太子坡,传闻太子坡是真武大帝当年身为太子读书的地方。
    今时今日,太子坡内已经变成复真观,大殿为“祖师殿”,内有道士值殿,附带取字、赐福等业务,香火钱虽比不得紫霄宫,却也算不得少。
    琼台真观本来的情况与太子坡大抵相似,只因琼台是索道上下必经之地,游客便多了起来,一般走索道的游客都会顺路过去看一看,如今的客流量已经远超太子坡,隐约有赶上紫霄宫的趋势。
    逍遥谷虽名逍遥,实则是动物们的狂欢地,游客们来来往往,有如走进了一座野生动物园。
    古时常有传闻:历来得道高人无不是踏遍千山,寻遍万水,方才寻到仙人,传授仙术,最终得道成仙。
    然而走得越远,李妙愚的心中反而愈发觉得空荡荡的,纵然所看见的景物有所不同,也不过是从一件事物变成了另一件事物而已,他不知道这样继续走下去,什么时候才能找到那个虚无缥缈的(道),真武大帝一生所追寻的存在。
    晚上,李妙愚再一次掏出了《性命法诀》。
    这本书的优点在于通俗易懂,作为内丹术入门作品来读再合适不过。即便是他这个从未涉及过道教知识的人,在配合着生僻字和术语词汇搜索结果后,也渐渐明白了其中的一些基础知识。
    远谈不上通读,只能说是一个刚接触数学的学生,终于明白了1+1=2这样的基础算术题。
    《性命法诀》这本书内容颇多,其中真假难辨,这些天来,李妙愚能够觉察出其中所表现的基础框架是较为清晰的,但当继续深入的时候,往往就变得模糊起来,而著书的人这个时候就会借用一些先贤的词汇来解释一番,看上去有些道理,细想又会觉得有些不对劲。
    值得赞赏的是,通过这本书,他渐渐地对古时候修行内丹术的先贤有了最浅薄的认知。
    原来当今全真教广为流传的内丹术,都要归结于当年立下“教外别传”“誓度三百人得道”的纯阳祖师吕洞宾。
    吕洞宾是民间传说八仙之一,是老百姓们都熟知的神仙,却鲜有人知他师从钟离权,与八仙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建议使用【Firefox火狐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JIEQI_URL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