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石大明等人的权力分割,朝中的官职也多有变动。
按照吏部制定的升迁制度,官员每年都要考核两次,每三年一次总结,若是政绩不错,又没犯什么错事,便可往上升一至两级;大功勋和杰出者可破例提拔。
若是没有建树则保留原职,若是连续三次的政绩考察都没有起色,则采取贬职的处理。
而往往农事收成、赋税、徭役情况、水利工程、文学教育、人口都是政绩考评项。在邺沛茗的建议之下,又加设了加分项――女子教育、道路、桥梁、户等,这些若是有建树则是锦上添花。
邺沛茗之所以不将那些作为强制考核项目是为了避免造成当地的官府为了政绩而强行修路。国库的收支有限,没有朝廷拨款,修路的钱哪儿来?自然是从百姓那儿来的。
若真的如此,便是违背了邺沛茗设此考核项目的初衷。当年秦始皇便是要求各地修路,结果各地强征民夫去修路,以至于怨声载道。
她要以史为鉴,做事自然要灵活和变通一些。
她也知道要想富裕,还是得提高生产力。
前世的朝代都将一些科技作为奇技淫巧,工匠的地位也不高,以至于唐代发现曲辕犁后,竟没再出现什么更先进的耕地工具。
而今的时代也差不多,也好在有红薯等作物,否则以现有的粮食产量而言,百姓能裹腹已经不错了。
为了提高生产力,她命掌管手工业的少府监,掌土木、陶瓷的将作监,掌军事用品的军器监以及掌管山泽、河渠、津渡等工程的都水监等四个监制定出奖赏制度,充分调动工匠的积极性,给他们更好的条件创造出更加先进的器具来,再运用到生活中。
而一向不受待见的这些作监,也因为邺沛茗的重视,地位一下子拔高了不少。
邺沛茗将重心放在了建设上,故而收复西蜀、南诏等地的战事便得徐徐图之,她想先让天下安稳、百姓安居乐业、国库富庶起来,才有经济基础支撑她打仗。
朝堂上下第一次官职调动前,吏部将四品以上官员的履历都交到了邺沛茗的案前,她看了一遍,发现大部分都跟她得到的概况吻合,便准许了吏部对他们的官职调动的安排。
至于四品以下的官员的官职变动是由吏部负责的,而经过几位宰相的审核和邺沛茗的过目后,便也定了下来。
虽然大部分人都做的不错,不过还是被御史台发现了一些蛀虫,有在京的,也有地方上的。
被地方地主豪强收买,而对他们侵占百姓土地的行为视而不见的官员,或利用职衔而向商贾索要好处的官员,又或是亲自做违法犯罪的事情,徇私舞弊、欺上瞒下的,统统被邺沛茗发配边疆,且永不复用。
有人认为手段严厉、刑罚过重,邺沛茗便问他:“卿认为俸禄可够生活?”
那言官愣了一下。若说俸禄,邺沛茗当初制定俸禄的相关制度时,既沿用了大孚的制度,又在其水平上再加了三成,另外还有此前没有过的福利。
她没有采取宋朝的“高薪养廉”制度,也不愿意给太多的俸禄将他们的胃口养大。
不过她也不像明代那样吝啬。
她命人根据现有的经济水平计算了五口之家需要怎样的经济条件才能温饱,再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些补贴。
如:洛阳的房子太贵,许多官员兴许会买不起,故而她会在衙署建造廨舍,又或者控制房价上涨速度,还给租房的官员补贴。
一个九品官员的俸禄能够让一家五口温饱,也足以使三口之家生活得滋润。
更何况有大孚的例子作对比,那言官便道:“够了。”
&nb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建议使用【Firefox火狐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JIEQI_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