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章试阅与前言
首页
更新于 2021-03-13 16:17
      A+ A-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页

    最近,有一次与朋友聊天,提到现在的网文。
    修仙、网游,自然是大热门,穿越、言小,依然是大宗,而扑街第一名的,就是武侠,当今热门,几已找不到武侠小说的作品。
    朋友跟我讲了这一句话:武侠没前途,谁写谁先死。
    老实讲,这些年关于武侠已死的理论,听过的看过的可多了。
    他们说,金庸、古龙把武侠写到了尽头。
    但金古之后,就再无武侠吗?就单讲我自己看过的部分:且不说一拖十年的英雄志,徐皓峰以洗练打磨过的精细笔法,以民初为背景写出一篇篇精彩动人的小说,当然,有人会说,徐皓峰的作品更接近于功夫,而少了传统的武侠味。到了近期,还有张草的庖人志。
    我其实是看武侠小说长大的,我自己创作的第一部作品,是国中时一部不成熟的武侠小说,它最后的下场,就是未完成已被撕碎——扔进垃圾桶。
    我当时并没有太多怨怼,心里想的只是“反正过几年我会继续写,下一本会更好,无所谓。”
    那是黄易刚崛起的年代,覆雨翻云系列,正在热烈连载。若真把武侠已死这句话当真,那当时算是尸骨未寒,犹有余温。
    读完书,当完兵,退役后进了前公司当编剧,那是英雄志异军突起的年代,随着孙老师越更越慢,在“有生之年”系列大作的排名上,英雄志已超越猎人、火凤。
    又之后的年代,武侠已不再辉煌了,网络小说兴起后,群众口味逐渐加重,传统武侠更显得老套古板,个人能力更加夸张的“仙侠”几乎取代了武侠的地位。
    说来有趣,从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演革到后来梁羽生、金庸、古龙,中国武侠小说正是经历了从剑仙走到凡人,夸张走向平实的一段,而今又从武侠走回仙侠。果然流行的风潮永远无法捉摸。
    我觉得,作为文体的一种,不可能有任何的小说类型被轻易地定义为死。
    它只是不断被沿袭,变造,精进与演化。
    所有的小说都指向一个本质。那就是人,所有的小说都是以人为出发点,陈述一个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时代的故事。
    人性是永远翻不完的一本书,人生际遇是永不重复的随机碰撞,只要从中挖掘,必然有精彩动人的一面。这跟你的载体或文体无关。好的故事一直都像是藏在石中的雕像,你不是雕塑它,而是将它取出。
    小说的分类,不过是按图索骥的目录。方便读者检阅适合自己的文体罢了。
    武侠小说亦如是。或许武侠已褪去流行,但流行是这样的:褪去的流行总会复古,成为下一波流行的话题。
    只是等待与时机而已。
    对我而言,武侠的魅力到底在哪里?除了现在看来有些老套的夸张武功,以及可能已经过时的侠义精神,除了“武”与“侠”这两字之外,就是那个有趣的、可见的、虚拟的“武林族谱”。
    武侠文化积年累月,所构建出来的世界观其实非常有趣:用毒的唐门,丐帮的降龙十八掌,抑或总是被先褒后踩、不是姓彭就是姓雷的五虎断门刀,只要遭遇必定被主角团灭的海鲸帮。
    这些线索足以让作者或读者依照既存印象,在心中建立一个宏图的世界观。
    只是这个世界观,总是片面不全,即便是金老爷子,也得受制于史实存在朝代与官府概念,而在发挥上不能尽展手脚。
    一套古老的,长久存在的,对于武侠小说的质疑:武林是什么?江湖在哪里?所谓武林盟主的存在价值?等等。
    武侠的世界总是不严谨。永远不知道大侠哪来的钱,以及不明不白的经济与政治体系。这确实是武侠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建议使用【Firefox火狐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JIEQI_URL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