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37章 不二法则
首页
更新于 2023-01-12 14:01
      A+ A-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页

    整个太武殿内站立了不下千人。武百官,其实只是一个非常笼统的说法,事实上一个国家,武官员绝对不止这个数字,哪怕是偏居一隅之地的小国,也会拥有百成上千的官员。
    魏国虽然采取州、郡、县三级分立,事实上州刺史就是州长,别驾是长史相当于现在的书亡,治中则是副州长,除了刺史、别驾、治中这三省州级官员州部级官员正三品或从三品还有十二名各职司从事相当于现在的各省厅厅长。以兖州为例,整个兖州就拥有一名正三品州刺史、两名从三品治中、别驾,二十名正四品从事,七名正四品太守,二十一名从四品官员,五十六名县令品级由辖县人口和经济决定,由从八品至正五品不等。一州之内将有二百多名近三百名有品阶的官员。魏国仅地方官员就多达近万人。至于无品相当于后世科级、股级官员,足足数万人。
    在邺城的官员虽然没有后世京官那么庞大,事实上官员数量也不少。
    这些官员低眉顺眼,无人交头接耳的交谈。此时冉明坐在龙椅上突然大声说道:“日前,有人向朕提出华夷之辨,朕倒想听听诸位的看法,何谓华夏,何谓汉?”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复杂,无论在场的高官还是显贵,都能回答得上来。在这个朝代当官,首先要讲究官员的素质,这个素质自然是学识之类。对于冉明这个问题,都可以回答得上来。当然当官的人都有一颗七窍玲珑之心,他们即使不用脑袋,用膝盖想也知道冉明肯定不会不知道华夏的来历,至于“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这样字意上的解释,没有必要说出来,冉明需要的肯定不是这样的答案,说不出新意符合圣意的回答,不如不答。
    整个太武殿哑雀无声,剩下的只是大臣们粗重的呼吸声。当初辩驳王简的华夷之辨已经在魏国传开,各种观点都已经开始出现,甚至有些人为了迎合王简,开始为王简造势。提出化之论华夏。
    无人回答冉明的问题,冉明就开始点名道:“圣衍公孔抚何在!”
    “臣在!”孔抚只得硬着头皮出列道:“据春秋左传正义有云,“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因我们族起华山和夏水之间,故称华夏!”
    “很好!很好!”冉明道:“圣衍公所言,诸位可认同?”
    “臣等附议!”虽然猜测不到冉明的圣意,不过一些大臣却开始出声符合着孔抚,不过对于内阁诸臣还有各部堂尚书,则垂首不语。
    冉明指着自己的胳膊道:“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身上流着炎帝和黄帝的血脉,您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王简适时的出列道:“请陛下示下!”
    冉明道:“匈奴族在冒顿单于之前,北方的草原上西有月氏、南有楼烦、白羊王,北有丁零、浑庾,东有东胡,但是冒顿单于统一了草原,草原上诸部皆称匈奴,为何他们那些部落丢了祖宗,承认自己就是匈奴人?其实道理也很简单,那就是成为匈奴人有好处,他们可以随时侵入汉朝边境,勒索财物,劫掠妇女奴隶。可是如今呢?匈奴何在?匈奴先被汉武帝两征漠北,打得元气大伤。后来在东汉大军的持续打击下,分裂为南北两部。后来五胡乱华,匈奴率先称帝建国,奴役中原。在先帝时,我大魏起兵抗胡,与匈奴前后五次大败,皆全胜匈奴,从此草原诸部无人敢自称匈奴名。所以今天匈奴族成了历史。其实我们华夏族经历匈奴一族的兴衰一样。当年黄帝与炎帝为争夺中原盟主发生了阪泉之战,炎帝落败,被并入黄帝部落,随即与九黎族蚩尤在逐鹿大战,从而形成了如今的华夏。而秦亡汉兴之后,我们华夏民族皆自称汉人。无论是禹治九州,还是秦置三十六郡同,再或者东汉十三刺史部皆是汉人吗?其实不然,在秦朝的时候,除天下七国之外,尚有百越、东夷,且兰、巴、蜀等诸部族,因为汉朝强大,所以他们也接受汉朝的礼法,读写汉朝的字,到了后来,便也祭祀汉人的祖宗,最终,放眼四海,人人皆汉。”
    中国历史上有二十五个朝代,可是留给后世印记最深的莫过于汉唐,哪怕是到了冉明的后世,全世界各地到处都有唐人街。中国人会自称汉人、唐人,却不会自称是周人、商人或宋人。其实这很好理解,因为汉朝时期,华夏民族正式成形,建立了大汉明圈,周边国家和部族都称臣纳贡。同时汉朝也是中国的黄金时代,军事、学、史学、艺术和科技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建议使用【Firefox火狐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JIEQI_URL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