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朝臣本以为昔日的冷面王辅一登基,定然会对昔日的兄弟严加防备,即便表面上优待,估计也只是权宜之计,待政局一稳,少不得一一清算,却没想到除了对亲近的兄弟荣宠加身,让其手握实权,连以往的老对头也颇为优待,逐个封王不说,甚至将其安排在各部办差。于是朝臣们便有了一种错觉,原来冷面王并非真的无情,新帝或许更喜欢怀柔之策,那些个站过队的朝臣们暗暗松了一口气。可惜他们放心的太早,接下来的政策让前朝从上到下几乎叫苦不迭,众朝臣终于直面了雍正帝雷厉风行的铁血手段。
雍正元年,雍正帝接受山西巡抚诺岷的建议,施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的政策,以此增加中央财政收入,并限制地方横征暴敛,想要缓解国库亏空已久的问题。二年,雍正帝又针对康熙末年各地亏空钱粮严重,决定严格清查,对贪官污吏即行抄家追赃,对民间拖欠,命在短期内分年带征,这其中首当其中的就是江南甄家,京城贾家。同时要求地方凡有亏空,限三年之内如数补足,如限满不完,从重治罪。
利用这些政策短时间内确实填充了一部分国库,但西北用兵不停,与准噶尔部的矛盾不断激化,这个极为烧钱的战争一时停不下来,眼见着银子前脚抬进国库,后脚就被搬出去,雍正帝决定效法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命西北大军闲时种粮以缓解军饷短缺的问题,幸而新种早已推广开来,此法正当时,而这个重任则交给惠亲王,也就是十四。于是,雍正帝目前最信任的两位兄弟,十三在内总揽内政,十四在外平定西北之乱,内忧外患都有值得信重的兄弟把关,雍正比历史上要轻松一些,可以专心推行他早已设想好的一系列改革。
或许是雍正帝这一世从光头阿哥到帝王之尊这条路走得还算顺遂,即便中间蛰伏沉寂多年,也多有惊险波折,但实际上除了十三一事之外他并没有经历太多痛苦、压抑,相反宫内有支持他的额娘,府内有善解人意、始终陪伴的妻妾,甚至子嗣都是兄弟中难得比较丰茂的,他并没有经历如历史上好长一段踽踽独行的黑暗冰冷的时光,所以对待昔日的兄弟便多了一丝宽容。又或者雍正帝正积极的投身于吏政的改革,一门心思增加财政收入,解决康熙后期的朋党之争,一时抽不开身想不起来清算旧日的恩怨。胤T等人心惊胆战过了好长一段时间也没见着老对头出手,总觉得心里更慌了有没有,忍不住怀疑雍正帝在憋大招,找个合适的时机一击致命。
其实雍正帝是一位爱才惜才的实干家,见着能干的人才就忍不住欢喜,而他那些兄弟们撇开往日恩怨不谈,各个都是办事管事的人才,随便放到哪里都能顶半边天。老三、老五礼部管的风生水起,老七西陲诸事办得妥帖,老八工部和理藩院也管得有模有样,尤其理藩院的那摊子事情,有老八这个甚晓世故的人顶着,简直再合适不过。老九一向还是听老八的话,老八都开始称臣办事了,他自然也不会有事没事跳跳一跳,关键是还有宜太妃整日在耳边耳提面命,让他安安心心当个好臣子、好弟弟,千万别脑抽惹了新帝的眼,老九只能偃旗息鼓,一心扑到自己的产业上,看样子是准备将前几年为了支持十四出的血给补回来。然后老十是个打酱油的,有什么不关紧的事儿雍正帝实在抽不出来人手,就把老十拿出来溜溜,虽然差事办得粗枝大叶,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勉强能支应。
当然雍正帝不傻,为了避免老八几人与过去的势力关系更加紧密,他安排的位置都是打乱的,该调的调,该换的换,总之不会让昔日的朋党继续窝在一处,甚至不乏领导和下属或同僚之间素有恩怨,还是不能化敌为友的那种。这样一来虽有缺点,可能会加剧各处内部争斗,但若是能解决朋党关系,这点子问题还能接受,再者雍正帝用了其他手段来遏制内部矛盾的激化,最起码实行一段时间后看起来还算可以。
十三、十四就不用提了,一个是议政大臣,管着最关紧的户部,基本重要的事都得过这位大总理,另一个管着西北重兵,边关的稳定就掌握在他的手里。
于是雍正帝慢慢觉出味儿来,原来兄弟多了也有好处啊,尤其兄弟们还都挺给力,用得好了简直美滋滋。既然做了君王,那么格局和胸襟就不能像以前一样,就得知人善任,就得能忍常人不能忍之事,雍正帝想做一位实干的明君,既然这些兄弟现在带来的好处大于未来不确定的隐患,那雍正帝便准备先撇开以往的旧怨,暂且留职察看,若是真的能忠心办事,那他便大度一点既往不咎,你好我好大家好。
当然,这其中也离不开十三的劝解,十三当年被关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建议使用【Firefox火狐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JIEQI_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