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51章分别待团聚
首页
更新于 2023-12-25 15:24
      A+ A-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页

    廉颇到了赵国之后,赵国的抵抗几乎都平息了。
    廉颇年纪这么大还能征战沙场,把自己活成了一个祥瑞,在赵国是如传说般的人物,是朱襄也不能比的。
    至于李牧,他离开赵国时只打了北胡,在赵国的名声就是个添头。
    哪怕廉颇已经离开了赵国十几年,在廉颇离开赵国后才出生的赵人,也听祖辈说过那个带着他们去燕国讨粮,然后被赵王赶走的廉大将军。
    他们遇到饥荒就想起廉大将军,吃到土豆就想起朱襄公。现在廉大将军和朱襄公都回到了赵国。赵人的心安定了下来。
    天下士人都对秦王所谓的“兑现承诺”嗤之以鼻,但赵国愚蠢的庶人也信了。
    他们相信在廉大将军和朱襄公膝头长大的那位公子政,一定是一个好孩子。
    秦王政拉着舅父在城中漫步,寻找童年回忆时,听到赵人私下聊天时称呼他为“好孩子”,嘴角一抽,沉着脸转身就走。
    朱襄差点把肚子笑疼。
    廉颇回到邯郸时,赵国秩序勉强稳定。秦王政继续亲自安抚投降的赵国士人。
    魏国和韩国士人心里都有些酸。
    这差别待遇啊,啧!赵国士人何德何能?!
    韩国士人忍不住去联系韩非。我们韩国在秦国朝堂又不是无人!
    魏国士人则继续怀念信陵君。若是有信陵君在,我们何止如此?
    秦国朝堂的卿大夫情绪倒是稳定。赵国的表现如此荒唐,想来秦王也不会让那些庸碌进入秦国朝堂,只是做个样子安抚赵人而已。
    秦王政精力十分充沛,他亲自将收集到的赵国士人资料一一甄选,给他们定下不同的待遇。
    接受过秦国贿赂的赵国卿大夫的待遇是最低的;在赵国仗义执言,特别是那最先在赵国朝堂赴死的卿大夫的待遇是最好的;若是在赵国做出过残害重臣迫害黎民之事的奸臣,那就没有待遇了。
    就算他们接受了秦国的贿赂,秦王也要借他们的头颅一用。
    秦王政已经很明确统治六国的基本盘。
    他统一六国之后,六国旧贵的地位与以前相比,肯定是下降的。所以无论他再怎么示好,只要不能给六国旧贵更好的待遇,他们都会仇恨自己。
    所以他要稳固统治,就需要拉拢自己能给他们更多利益的“阶层”。
    那就是贫寒士子和能耕战的庶人。
    秦国在历代秦王离间计的时候都会许诺很多事,但从未兑现过承诺。
    不仅如今的秦王政是这样,朱襄前世的历史中的秦国也是这样。
    比如赵国的郭开拿了秦国的钱去迫害李牧,最后一家人都被杀了;齐国的后胜拿了秦国的钱让齐王不修军备,最后下场也凄惨。
    玩政治的心都脏,谁信谁傻,秦王和秦臣更是出了名的不要脸。
    过河拆桥是常态,就问你六里地要不要?
    纵观华夏历史,带路党的结局都不美好。
    比如坑了关羽的糜芳,到了吴国后连普通吴国士人都能凑上去骂几句,最后郁郁而终;投了大清的明臣被乾隆写进《贰臣传》,遗臭万年。这还算结局好的。
    再横观世界,带路党要么是炮灰,要么是耗材,要么是博人取乐的小丑,比在华夏的下场更滑稽。
    古往今来,投诚和带路是不同的。
&n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建议使用【Firefox火狐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JIEQI_URL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