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7章 青年之歌
首页
更新于 2022-12-18 08:37
      A+ A-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页

    
    一轮黄色的月亮圆而寂静。夜晚美好得似乎并不真实。月光暗淡的总理官邸后花园内,盛开着大簇大簇鲜红色的鲜花,卫兵和特勤局的特工们站立于官邸周围,忠诚的执行着自己的职责,而在楼上,那间总理书房,虽已是深夜,可灯光依然亮着。
    
    在书房内。
    
    俯身于书桌前的李子诚,右手持着毛笔,在宣纸上书写着。
    
    “汨罗渊中波涛动,巫山峰旁乱云飞;昏昏浊世吾独立,义愤燃烧热血涌;权贵只晓傲门第,忧国此中真乏人;豪阀但知夸积富,社稷彼心何尝思;贤者见国衰微征,愚氓犹自舞世间。治乱兴亡恍如梦,世事真若一局棋;……”
    
    不知为何,提起笔来的李子诚的脑海中全是一片空白,只是回忆着大学时代曾看过的《昭和维新之歌》的词在纸上书写着,或许这是一种发泄,或许也是一种对现实的无奈,曾几何时,年少轻狂的时候,当他第一次听到那首歌,看过那首词时,所感受的同样是一种浓浓的无奈,甚至为诸多世事而不平,为现实的而无奈,虽然他同样痛恨日本军国主义,但是每一次听这首歌却莫名地为这首慷慨悲壮之歌所感动。除了旋律的原因之外,大概,还是因为诗中那股抑郁不平忧国忧民的情怀令人心有戚戚焉!
    
    可是现在呢?依然是浓浓的不平之意,即便是现在。尽管大权在握,可对于现实却依然如此的无力。
    
    究竟……此时,或许只有这首古汉体诗才能表明他内心的一切,才能发泄他心中的不满,这首《昭和维新之歌》是五一五事变(刺杀首相犬养毅)的主要谋划者海军青年军官三上卓所作的,文中提到汨罗江、离骚,是为了表明自己与屈原忧国忧民的精神是一样的,此时,李子诚的心境未未完不是如此。
    
    他渴望着改变,向往着改变。他曾经自得的认为凭借一已之力,他正在改变中国的命运,似乎也正是如此。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的国际地位,什么时候能与现在相比?中国的经济形势什么时候能与现在相提并论?甚至于就连同千百万民众的生活亦发生改变,可是……这个国家依然是那个国家,这里的官员依然是那些官员……
    
    直到张作霖为一已私利泄密之后,李子诚终于醒悟了。他终于意识到,他并没有改变这个国家,事实上,这个国家依然是那个国家,无论如何发展,无论国家经济发展到什么形势。自己至多不过只是为这个病人注入了几针营养液,把那些毒疮化为暗疮,可那些暗疮依然在那里腐蚀着这个国家的筋骨,依然在腐蚀着这个国家的根本。
    
    根本性的改变,或许。只有一场根本性的,从根到里的,从下至上、从下至上的一场变革,才有可能改变这一切,心下无法平静的李子诚在那里奋笔疾书着,一个个正楷不时的书写于宣纸上。
    
    “神州维新春空下。男儿连结为正义!胸中自有百万兵,死去飘散忠魂在;腐旧尸骸跨越过,此身飘摇共浮云。忧国挺身立向前,男儿放歌从此始!苍天震怒大地动;轰轰鸣鸣非常声;永劫眠者不能寝;中华觉醒在今朝;且观九天云垂野;又听四海浪哗然,革新机会现已到,夜起暴风扫中华;天地之间落魄人。迷茫不知道何方,尘世曾夸荣华者。谁家高楼还可见;功名不过梦中迹,唯有精诚永不消。人生但感意气过。成败谁复可置评;离骚一曲高吟罢,慷慨悲歌今日完。吾辈腰间利剑在,廓清海内血泊涌……”
    
    终于这首被稍做改动的词写于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建议使用【Firefox火狐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JIEQI_URL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