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章黄巾
首页
更新于 2022-11-11 18:49
      A+ A-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页

    “报,三里外有黄巾贼出没,人数有有1000人左右。”
    公元184年,也就是中平元年,9月,刘璋试种的稻种已经成熟,金黄色的稻穗随风飘荡。
    刘璋正欣喜的看着面前金灿灿的的稻田,听闻附近有黄巾贼出现,眉头一皱,喃喃道:“九月了,张角已经时日无多了吧,广宗之战要爆发了吧。”
    广宗城内,太平道的领袖之一,人公将军张梁搀扶着一名老者,关切的说道:
    “大哥,你身体不好,今日就不必在城中巡视,施符水给将士们了吧。”
    老者面上虽无多少血色,但一双眼却炯炯有神,身躯挺拔,头上微微白发,有仙风道骨的风采。
    这老者自然是创立了太平道的大贤良师,天公将军张角了,张角在张梁的搀扶下站了起来说道:“连日的败仗,将士们的士气每况日下,我若再不出现,恐怕将士们会多想,我自己的身体我知晓,趁着我还有时间,我死守广宗吸引汉军们的注意,你趁机突围而去,将太平道的希望带走。”
    说完这些话,张角本就瘦弱的身躯好似重新焕发了生机,为了给太平道留下希望的火种,张角慷慨赴死,张角本没有什么太大的理想,之前得到了道士于吉所传授的《太平清领书》,在此基础上,张角创立《太平经》,提出了“致太平”的理想。
    张角带领的黄巾军本是想要建立一个《太平经》中描绘的帝王当行道德,弃刑祸,理政应法天地、顺自然,而不可失道而失天心。有了这样的帝王,加上贤臣的辅佐,再有百姓的顺从,这才是天下太平。
    也就是说君要行道,成为明君;臣要贤良,成为贤臣;而民则要视天下为己任,服从治理,对君臣和国家负责。当这三者达成和谐一致时,则国家昌明、社会稳定、天下太平。
    可惜东汉末年,政治黑暗,民不聊生,朝廷内外戚、宦官轮番掌权,皇帝竟然带头买官卖官,地方上,豪强与地主为非作歹,加上连年灾荒,实在是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可以说张角的太平道想的是推翻朝廷,创建一个新的政权形式。
    从张角的角度来看,他行的是正义之举,但因为缺少经验,起义至今已有九个月,经过九个月的战斗,黄巾军起义初期,仗着出其不意,朝廷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在八州之地迅速爆发叛乱,大有燎原之势。
    主力活动于冀州、南阳、颖川三个地区,黄巾渠帅张曼成、赵弘、波才、卜巳等人先后攻破南阳、宛城等地,声势浩大,张角等人都觉得大汉已经腐朽,准备取而代之。
    可大汉毕竟传承了400余年,就算最后三家归晋,那也是好几十年以后的事情,现在的黄巾起义还动摇不了国本。
    读者们这么想,但是汉灵帝不这么想,汉灵帝急忙召集大臣商议镇压黄巾起义之事,这时候皇甫嵩趁机上奏要求汉灵帝解除党人之禁,“党锢之祸”积怨已久,怕党人与黄巾联合一起,这时赦免党人,可以化解党人的怨恨,重新启用党人镇压黄巾之乱。
    而刘璋的爹,也就是刘焉也趁机提出州牧的建议,刘焉对汉灵帝说,天下出现黄巾起义的事情,都是地方刺史德行不够,贪污腐败横行,地方豪强作乱,没有足够的兵力镇压,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太弱,所以应该派遣汉室宗亲到地方执政,统揽军政大权。
    这样一来用汉室宗亲可以确保忠诚,二来有事情的时候可以迅速调遣地方的军队平叛。
    汉灵帝一听这个好啊,一拍大腿,让刘焉带着两个儿子前往益州平叛,途中听闻刘焉的儿子去世,还下旨吊唁了一番,对朝中的大臣夸奖刘焉,真乃国之柱石,大汉有此忠臣,可无忧矣。
    汉灵帝又听从皇甫嵩的上奏后,下招赦免了党人,启用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俊、骑都尉曹操率兵四万剿灭颖川黄巾军,因为分兵而战,被黄巾军统领波才先大败朱俊所率兵马,又将皇甫嵩围困在了长社,而后皇甫嵩永计突围,五月的时候,皇甫嵩、朱俊、曹操合兵击败了波才统帅的黄巾军,斩首数万,平定了颖川。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建议使用【Firefox火狐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JIEQI_URL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