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6章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首页
更新于 2024-10-11 17:15
      A+ A-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页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一)苏(俄)联的发展.
    1、历程.
    1917年-1923年:列宁社会主义探索时期。1924年-1953年:斯大林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3年-1991年: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时期.
    1917年:苏俄建立。
    1918年-1920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21年-1927年:新经济政策。
    1922年:苏联建立。
    1956年-1964年:赫鲁晓夫改革。
    1964年-1982年:勃列日涅夫改革。
    1986年-1990年:戈尔巴乔夫改革。
    1991年:苏联解体。
    2、成就
    (二战后)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相继爆炸原子弹和氢弹;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
    3、问题.
    (1)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农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的必需品缺乏。
    (2)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破坏,个人崇拜盛行。
    (3)科技:科技文化事业发展缓慢。
    (二)苏联的改革.
    1、赫鲁晓夫(1953-1954)
    困境领域改革措施结果
    偏重发展重工业的局限性;农业集体化的不足。/经济/1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企业自主权);2加大农业投入,农产品义务销售制改为收购制;种植玉米运动;改革农业计划制度,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推动农业发展;注入某些市场经济成分,有一定成效。/
    个人迷信严重,导致冤假错案。/政治/平反冤假错案(恢复被迫害人的名誉),强调集体领导(反对个人迷信),改革干部制度(实行轮换制,任期制)。/打破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缺少全面科学的功过分析。
    评价:
    积极:改革注入某些市场经济成分,取得一些成效;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消极:改革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经济仍严重失调。
    2、勃列日涅夫(1964-1985)
    领域改革措施结果
    经济:工业上实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前期成效明显,改革后劲不足。
    军事:发展科技.军备竞赛。/国民经济更加畸形。
    3.戈尔巴乔夫(1985-1991)
    领域改革措施结果
    经济: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实行“加速发展战略”;承认企业经营自主权。/收效甚微。
    政治: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民族分离主义兴起,局势失控,苏联解体。
    思想:意识形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建议使用【Firefox火狐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JIEQI_URL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