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海上交通与危机
1.郑和下西洋
(1)目的:宣扬国威.
(2)特点:
a.以政治目的为主,以和平交往为主;
b.持续时间长,范围广,规模大;
c.尊重各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
d.突出“朝贡贸易”;
补充:朝贡贸易
(1)含义: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官方使节往返,以礼物赠答的贸易方式;
(2)特点:“厚往薄来”,“倍偿其价”;
(3)时间:源于宋代,盛于明清,上于马关;
(1895年《马关条约》)
(4)目的:不在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政治上要宣扬国威,经济上求购各种异城奇珍异宝特产,以满足统治者对奢侈品的需求;
(5)评价:a.增强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b.不计经济效益赏赐贸易违背经济规律,给政府财政造成巨大负担,后因国力衰退而终止;
2.海上危机(倭寇与殖民者)
(1)倭寇问题:a.概况:起自元末,明初禁海;
b.结果:戚继光,命大猷连续重创倭寇,东南沿海稳定,放松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
(2)殖民者(西方):
a.概况:a.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高据澳门租住权;
b.荷兰、西班牙人侵占台湾;
b.结果:1662年,郑成功赶走荷兰人,收复台湾;
拓展:(明朝前期严禁上海外贸的原因)
a.经济(根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反映,重农抑商政策;
b.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强化的结果;
c.直接:倭患日益严重是实行海禁政策的重要原因;
(三)清朝时期加强对国家的管理
1.边疆治理
(1)东南:经略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郑氏后裔降清;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2)东北:反击沙俄。
17世纪中叶,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康熙前期,通过雅克萨之战迫使沙俄同意谈判。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尼布楚条约》的性质:是中俄两国经过平等协商签订的第一个具有近代性质的边界条约;
(3)平叛设制
a.平定准葛尔;b.平定大小和卓;
c.设盟、旗两级单位统治(蒙古);
d.设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新疆);
(4)共治西藏
a.册封达赖班禅(金瓶掣签);
&nbs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建议使用【Firefox火狐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JIEQI_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