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22章存天理灭人欲(第一更)
首页
更新于 2024-11-02 13:36
      A+ A-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页

    朱熹又说道:“盖因万物皆有气,中原之气与南海之气迥异,则草木之气不同。”
    这就是朱子的核心思想。
    其实道家提出了道的存在,也就是形而上。
    但却没有解决哪些是道的问题,即形而下的问题。
    形而下就是具体的器、法、术。
    就跟中世纪的西方一样,他们认为世界上存在一个永恒的真理,就是上帝。
    但是呢?
    完了?
    完了!
    这就坑爹了!
    既然你提出了真理,却不讲清楚,那被教皇授封的国王血统高贵,是不是真理?
    贱民天生低贱是不是真理?
    真理一旦不具象,而政治就乘虚而入了。
    直到文艺复兴之后,西方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哪些是真理,即实验因果关系。
    所以爱因斯坦才说: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德几何学中),和(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能找出因果关系,是现代科学得以发展的两大基础。
    例如万有引力被证明客观存在。
    万有引力就是将真理具象化,并开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你可以认为万有引力是法则,是道的表现之一。
    而道家提出了道的存在,却没能发现像万有引力这样的法则。
    也就是后世所说的科学。
    经过了千年的沉淀,儒家不断融入道家,到朱熹这里,这位神童也感应到了道的存在。
    即天地之间有一样东西,它可以衍生出万物,这东西就是道。
    朱熹的名言“月映万川,理一分殊”就是在阐述他对道的理解。
    这句话是一种比喻,明月照山川万里,明月为道,山川万里都有了道,也就是道生万物。
    然后朱熹认为形而下的器是气,认为万物除了有本身的道,还有自身的气。
    朱熹的道就是天理。
    气是天理的具象表现。
    这才有了朱熹回答赵淳中土之气与南海之气迥然不同的话。
    其实赵宁也没有真正开始全面解决形而下的问题,他提出了形而上的道来治国。
    但大宋依旧没有达成共识:哪些是形而下的,哪些是道的具象表现?
    格物院的陈规发现了重力,它是道的具象表现之一。
    可这就能证明朱熹所说的气不是道的具象表现吗?
    赵淳又说道:“何为气?”
    何为气?
    这个问题,在场的不少官员还真知道。
    因为当年大儒张载对气做过解释。
    张载认为,实存的世界是由两种存在形态构成的:一种是太虚,一种是气。
 &nb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建议使用【Firefox火狐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JIEQI_URL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