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徘徊在飘茫的末世(1)
导语:在保证了个体生命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后,另一个问题就产生出来。由于个体的衰老不可避免,因此,如果要维持种群的持续存在,就必须有年轻的个体来对种群进行补充,繁衍的作用就不言自明了。第一、永不竭止的基因使命
本节导读:尽管人类已经拥有了最高层次的智慧,是这个星球上所有生物中存在的最高级别,但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却隐隐存在着一种活下去的欲望。这并非是因为怕死,只是因为我们肩负着特殊的基因使命--最大程度地保证种群的存活。
【1】谁陪我去
有一个伟大的佛教师父,他教导门徒大约有80年的时间了。在他120岁的时候,有一天他说:“我再过七天就要死了。”几千个门徒聚集在一起,参加他最后的达圣——见他最后一面。
在瞑目之前,这个老人问他们:“有没有谁想陪我去的?如果有人想马上开悟的话,那么他只举手就可以了。”
大家知道他是一个说话算数的人,不是在开玩笑,他这一辈子从来没有开过玩笑,是一个严肃的人。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好几千人,居然没有一只手举起来。
有一个人站起来说:“请不要误会我,我并不是想马上陪您去,因为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还有很多事情要完成、很多事情要经历、很多业障要消除。因为我还没有准备好,但是总有一天我会想开悟。您能提供一些关键性的忠告吗?因为您就要不在了。”
心理学感悟:许多人都存有一个共同的心态,即用最小的损失换得最大的回报,受这种心理的驱使,他们会抓紧每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
【2】长寿的方法
一个美国大富翁走进了爱迪生的试验室,他问:“爱迪生先生,您可谓是当今世界上聪明绝顶的人,您能不能给我研究出一种长寿药水,能让我益寿延年,长命百岁。”
爱迪生略加思索,说:“这很容易,你只要给自己铸一个金像,就可以延寿万年了。”
“这是什么意思?”富翁不解地问。
爱迪生笑了笑,认真地回答道:“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你的灵魂已不复存在。存在的只是你的躯体和金钱,而这个金像就能代表你的一切。虽然金像是死的,但你是活的,其实都是一样的。”
心理学感悟:人的欲望总是没有尽头的,因为人的贪婪心理会促使人不断索取。
【3】谁吃了土豆
法国寓言作家拉封丹习惯于每天早上吃一个土豆。有一天,他把土豆放在餐厅的壁炉上凉一下,不久土豆却不翼而飞了。于是他大叫:“我的上帝,谁把我的土豆吃了?”
他的佣人匆匆跑来说:“不是我。”
“那就太好了!”
“先生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我在土豆上放了砒霜,想用它毒老鼠。”
“啊,上帝!我中毒了!”
拉封丹笑了:“放心吧,我不过是想让你说真话罢了。”
心理学感悟:在人的心中真正关心的往往是自己的利益。
【4】不肯跳出大火
1585年的一个黄昏,巴黎的一个居民点亮了灯后进入了他的仓库,取了他所需要的油和其他物品,把灯留在了一小桶油旁边就走了。那盏灯引起了火灾,房子被烧毁了,与其相连的其他房屋也起了火。由于刮风,火势蔓延到整个小区,火苗接近了圣马丁小礼拜堂的门。有一个人带着他的全部财产和家庭成员住在这里,当大火逼近时,火舌旋转飞舞,周围聚集的人群向着此人和他的妻子喊叫道:“快逃出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建议使用【Firefox火狐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JIEQI_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