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章不堪承受的脆弱心灵(2)
首页
更新于 2025-01-09 16:30
      A+ A-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页

    第10章不堪承受的脆弱心灵(2)
    在马孔地区,有一个类似吃人妖魔的“野人”。他把他的住所建在一座偏僻的教堂旁边,但表面上看上去经常有人出入。凡是那些走进他家歇息的客人,或仅仅是从他门口路过的人,经常会莫名其妙地失踪,他就这样接连吃掉了48个人。这些无辜牺牲者的头被砍下来,丢在屋后的草棚里腐烂发臭,只有一位体魄强壮的游客幸运地逃脱了他的魔掌。秘密被这位死里逃生的人发现之后,奥托伯爵立即带领了一大批精干的人员前去抓捕。这位残忍的食人者被抓起来,带到了马孔,捆绑在一个仓库的柱子上,克吕尼修道院及其邻居亲眼看到了此人被放在一堆劈柴上烧烤。心理学感悟:人们容易对残忍的行为也采取极端的手段,这种以暴治暴表面上看来是勇敢的,其实是因为大部分人在心理上都对残暴感到恐惧。
    【6】儿童犯
    1833年,一位作家说过:“再没有什么比把不满14岁的小有过错的男孩判处死刑更荒谬的了。据我所知,某一次庭审时五个孩子面临这种可怕的情形,其中一个偷了一把几乎一文不值的梳子,两个偷了别人家孩子的一本价值六便士的书,还有一个偷了一个人的手杖,第五个是把母亲的披肩拿去典当了。”
    心理学感悟:惩罚对于孩子的心理创伤是巨大的,在心智尚不健全的幼年,严酷的生活会给孩子留下一辈子也难以走出的阴影。
    【7】狱中少儿
    有一些儿童进入监狱不是因为父母,而是因为自己的行为。有的少年犯甚至上了绞刑架。1833年,还发生过一个九岁男孩在老伯雷被判死刑的事情。这个男孩偷了价值两便士的东西。等到缓刑令下达时,关在纽盖特死牢里的他已奄奄一息。
    少年犯像成年人一样忍受监狱里的各种痛苦。除此之外,他们还更多地遭受到看守和其他犯人的欺压和奴役。据估计,少年犯受罪的次数比成年犯人多一倍,监狱里的这段时间决定了这些少年的未来。因为在这里学到的种种犯罪技巧足够他们一生与法律作对。
    心理学感悟:那个时代,不健全的监狱体制成了摧残罪犯的地狱,不仅是身体上的,还有心理上的。
    【8】为头颅而狂欢
    在法国大革命中,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斩首。
    一个年轻卫兵立即抓住了被砍下的头颅,并带着头颅在平台上绕行一周。亨利·艾塞克斯描述这个场景:“起初,到处都是可怕的沉默,最后终于听到有一些人在喊:‘共和国万岁!’不论年少的,还是年老的,所有的喊声交织一起,一直持续了10多分钟。上千次地重复着,后来变成了全体民众的呼喊声,帽子都被抛到了空中。”
    路易十六的妻子玛丽·安托瓦内特,在1793年10月16日尾随路易十六走上断头台。她给人印象最深的是缺乏对贫困的认识。玛丽·安托瓦内特曾就农民没有面包吃的问题发表议论说:“他们怎么不吃蛋糕呢?”所以当反叛分子取得控制权时,她一点也没有赢得人们的同情。当她走向断头台时,由于过度忧虑,头发全变白了,身体也极度虚弱。
    心理学感悟:当人处于等待死亡的日子里时,心理上要承受巨大的压力,以至于在执行死刑之前,这个人的意志就可能完全崩溃了。
    【9】犹太教徒与旋风
    公元1012年,在罗马教皇本尼狄克八世在职期间,在耶稣受难日这一天,罗马城遭到了一场地震和可怕的旋风的浩劫。大家从教皇那里得知,就在同一时间,犹太教徒们正集中在犹太教堂嘲笑耶稣基督像。经过审讯,传言得到了确认,罗马大祭祀将犯罪分子处以死刑,当他们被押赴刑场斩首之后,狂怒的旋风平息了。
    心理学感悟:巧合更能坚定人们固有的迷信心理。因为一些巧合现象的出现,最能迎合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想象。
    第三、人类终极的痛苦倾诉
    本节导读:死亡代表了肉体与意志的双重毁灭,在无数的文学作品中,人们都表达着对于死亡的恐惧。当生命临近结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建议使用【Firefox火狐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JIEQI_URL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