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不断遭到质疑的世界(1)
导语:知觉是我们内心对外部世界所形成的印象与观点,很多情况下,当现实与我们的主观印象产生冲突的时候,我们总是坚定不移地选择了最靠不住的印象,因为印象往往是直观而稳固的。第一、和你想的不一样
本节导读:知觉就是形成于你内心中的印象与观念,但是糟糕的是,我们所凭据的这一研判依据可能不是那么准确,因为没有一种绝对可靠的依据来让我们作出判断。
【1】被染白的黑人
在19世纪的美国,曾经有四个白人为了把一个黑人变白而把他放在一个大木桶里,用石灰水给他漂白。但弄好了之后,他们却发现黑人已经因伤风死掉了。
心理学感悟:事物都有其固有的天性,不能只按照自己的心思行事,刻意违背者只能得到不令人满意的结果。
【2】挨饿的主教
在四旬斋期间,最虔诚和最有节制的查理的习惯是:在参加了弥撒和晚祷的仪式以后,他就在白天第七时进食,他这样做并不违犯斋戒禁例,因为他吃东西的时刻比平时早,这正是遵循上帝的意旨。这时,有个主教倒是正直但却愚蠢,违反了所罗门的箴言,指责查理此举有失明智。最聪明的查理隐藏起胸中的怒火,以最谦恭的态度接受他的劝诫,他说:“好主教先生,你的忠告很好,现在我要劝告你的是:在侍立在我的朝廷里的最卑贱的仆人都吃过饭以前,你不许吃东西。”查理吃东西的时候,公爵们及各族的统治者和国王们都在旁伺候。御膳结束以后,那些服侍他的人才去吃饭,而他们又由伯爵们、地方长官们和各级贵族服侍。最后这批人吃完以后,就轮到宫廷里的武官和学者们吃;然后又轮到宫廷里各部门的首脑吃;再轮到他们的下属;最后轮到这些仆从的仆人。因之,这些最后去吃的人在午夜以前连一口东西也吃不到。因此,直到四旬斋几乎要结束的时候,上述那个主教一直在忍受着这种惩罚。这时候,最仁慈的查理就对他说:“现在,主教先生,我认为你已经看到,在四旬斋期间,我之所以在夜晚以前吃东西,是出于对别人的关怀,而不是由于缺乏自制。”
心理学感悟:在我们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避免用苛刻的标准来要求别人,因为这样的标准连我们自己也很难做到。
【3】谁来谁去
1948年,纽约州州长杜威和杜鲁门竞选总统,形势似乎对杜威十分有利,以为稳操胜券的杜威问夫人:“你就要同美国总统同床共寝了,有何感受?”
“十分荣幸,”夫人回答,“我简直等不及了。”
可是结果出乎人们意料,杜鲁门当选了。杜威沮丧地看着报纸,夫人来到他身旁,柔声问道:“亲爱的,是我到白宫去呢,还是杜鲁门到这里来?”
心理学感悟:话说得太满,往往会使人不信任。因为人们在心理上往往难以接受那些过于夸张的事物。
【4】笑说总统
在被选为美国总统之后,里根回到了他家乡的小镇。他询问一个以前学生时代就住在一起的老朋友说:“我想你们大家都已经知道我所获得的殊荣了,是吗?”
“是的。”他的朋友回答。
“他们都怎么说?”里根问。
“他们没有说什么,”那个人回答,“他们只是笑一笑。”
心理学感悟:事实上如果你失败了,别人可能还会同情你;但如果你是一个胜利者,你就无法得到别人的同情。
【5】俾斯麦与李鸿章
李鸿章参加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仪式后,在回国途中拜访了俾斯麦。李鸿章请俾斯麦对中国发表意见,俾斯麦认为自己“无法判断那些遥远的事物”,并感慨地加上一句:“世界的运动就像一句古希腊谚语所说,‘逝者如斯,事物无定。’”
&n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建议使用【Firefox火狐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JIEQI_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