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对于李嘉城而言,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就是个商人,港岛的未来,关他屁事。
反正自己的泼天财富随便转移到世界的哪个地方,都可以享受荣华富贵。
至于国家,民族,乡土对某些港岛财阀来说,只是一个摄取更多利益的地方。
纵然洪水滔天,又于他们何干。
但人可以移民,财富可以转移,但是地方永远是那个地方,没有办法移动。
现在港岛是这些财阀的港岛,这批从六七十年代成长起来的港岛财阀,垄断了港岛绝大部分行业。
这一切,实际上是港英政府一手促成的。
搞笑的是,港岛经常被评选为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体之一。
米国右翼智囊机构遗产基金认为,在过去14年里,港岛的经济自由度指数世界第一(新加坡第二)。
诺贝尔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几十年来一直赞扬港岛是自由市场的堡垒。
1997年回归大陆一星期以后,他痛惜地说:“要是米国像港岛一样自由,那该有多好。”
如此的断言反映了港岛自由港的身份,它没有关税,没有外汇控制,是一个国际商贸自由港。
但是,港岛本地区的经济被财阀所操控,就完全不同了。
港岛一直是事实上的卡特尔的混合产物。
卡特尔起源于欧洲,在狭义上指几家企业建立起来的协会,共谋垄断、控制产品或服务的价格。
当然,这只是狭义,所以说是“事实上的卡特尔”。
而这些港岛财阀,参与的还不止一个卡特尔。
最著名的卡特尔就是港岛的房地产,英国殖民政府为房地产垄断创造了条件。
因为它的预算资金基本上来自土地销售,所有土地在销售前都是“皇家的土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港岛经济不断发展,政府拍卖开发土地的价格更高了。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笔交易是10亿美元买几块地皮。
任何人在二手市场获得的非建筑用地,如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亨家族控制的新鸿基地产和恒基地产看上的新界农用土地,都必须支付大笔的转换费才能开土动工。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未与英国大银行建立良好关系的小房地产商被排除在外。
1996年受政府委托的消费者委员会报告发现,在1991—1994年之间,有3/4的新私人住宅是由仅仅10个开发商提供的,且55%来自4个最大的开发商。
利润方面可以另外考察13个大的住宅开发商,利润大得吓人,尤其是在大块农用土地的转换费由私下投标设定的情况下。
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委员会发现,加上土地在内的所有开发成本,最低的收益是77%,最高的是364%。
房地产市场如此高度集中,从经济理论的层面看,一定会是反竞争的。
港岛一直都有操纵竞标的传说。
“几个有钱人投标,做做样子,最终一位得到了。然后去喝茶,瓜分利益。”
汇丰银行董事长蒲为士爵士如是说。
只要有土地收入,只要预算平衡,殖民政府对房地产的这种局面就不会不高兴。
这个系统简单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建议使用【Firefox火狐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JIEQI_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