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80章同舟共济
首页
更新于 2024-07-13 00:17
      A+ A-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页

    第180章同舟共济
    盐价和粮价,看似只有两项涨价,对百姓的打击是巨大的。
    粮价调整回常价以后,也只可缓一时之难。
    城内百姓可以周转着过日子,菜淡一点,饭稀一点。凑合着混日子。
    原来就撑不下去的百姓,则不会因为粮价回暖得以续命。他们早掏空了家底。
    所以在粮食降价以后,江知与又再组织赈济粮。他没有钦差之职,不能随意调粮给百姓。这时用糖厂的名义,公私不分,以后难以清算,会留祸患。
    他决定以招工的形式,来向百姓们发放粮食。也就是以工养民,再以商补缺。
    海城是座府城,占地面积大,繁荣富饶,官员商人都对这座城市趋之若鹜。
    朝廷抄家不少,所得资产数不尽。田产、地产、铺面、作坊,都尽数在江知与的手下管理,他根据场地所需,就近从户部调户籍。
    大面积招工,但一家一户,只能取录一人。
    以一人之力,先得些养家糊口的粮食。后续江知与会再想法子,另做安排。
    和他行为一样的是,盐课司也在大量招工。
    说是招人制盐,会发工钱,跟户籍无关。但百姓们都知道,进了盐场,这辈子都别想再出来。家里只要搭了盐灶,这辈子都要做个无籍灶丁。
    两处的招工在坊间张贴,凡是没走到绝路的人,都选择到皇商这头,分派个活计。
    哪怕最初只能粮食和工钱一半一半的领,但聘上就能拿回口粮,度过难关。
    不像盐课司,去了以后,就是拿命买粮,还可能连累家里改成盐户灶籍,祸害后世子孙。
    因这件事,谢星珩亲去盐课司,找盐课司提举盛荣商议沟通。
    盐课司只是要盐,又不是要百姓的性命。同朝为官,皇商们把百姓们救活了,才有更多的人能来制盐。
    这时候不该把目光朝内看,把同僚当眼中钉。应该朝外看,如何才能吸纳海量的盐户,将朝廷所需的盐量补齐。
    两个衙门的一把手,有资格聊这个事。谢星珩跟他列出一二三来。
    其一,百姓们只是不想改户籍,祸及后辈,由此可见,制盐实在不是个好差事。没见地上的银子,大家伙都是抢着捡的?不来制盐,只能说明好处远远低于付出。
    其二,海城的盐是以民制官收为主,盐场为辅。既然如此,何不全民制盐,而以劳役为辅?
    其三,海城已经出了一帮反民,这些人以盐户为主。盐课司逼反民众,再拿不出盐来,朝廷会如何?皇上会如何?今时不同往日,战备时期,盐课司出这么大的岔子,不想着收揽民心,补全缺口,却还想着耍威风,去拿良民当盐奴,是嫌命太长了?
    以上三点,是谢星珩的引子。
    盛荣能听进去,他们就可以详谈。
    盛荣听进去了。
    海晏河清之后,盐课司自有威风耍。
    现在再张狂,盐课司就要大清洗,以安民心了。
    “依谢大人的意思,我们花钱请人都不行了?”
    谢星珩摇头:“不是不行,是百姓们害怕。盐课司须得做出承诺来,保证不动他们的良民户籍。可这又能勾动几家几户?贤王占了江东三省的盐池,各地盐场都在奋力制盐,我们海城难道要落人下风?”
    盛荣愿听其详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建议使用【Firefox火狐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JIEQI_URL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