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35章打点小报告算什么
首页
更新于 2024-12-30 15:51
      A+ A-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页

    第335章打点小报告算什么有关新政诏书下发各州之后,朝廷中枢也只能督促各州执行,一段时间后再派御史巡视考察并验收,在这个过程中也无以进行太多干涉。
    作为一位屡次北伐,积威日久的皇帝,刘义符将事情交代下去,他只需要等结果,到时若不满意,换能臣干吏继续执行就是了,他的意志终究还是需要通过朝廷、州、郡、县层层延伸,而无法亲力亲为。
    官制就是皇帝统御天下的工具,设置是否合理不但关系到朝廷的权威,也关系到皇帝对基层的控制力。皇权为什么难以下乡,通常是大地主抱团垄断了乡县基层,把持了基层官署,阻碍了皇权对基层的渗透影响。
    这一点在秦汉时几乎是不存在的,皇帝的意志能到达帝国任何一个角落,但自东汉末魏晋以来高门豪宗崛起,在地方几乎一手遮天,这情况到后来的唐朝也没能真正解决。
    唐朝里正辖一百户,没有品级,不算正式官职,由小地主担任,可怕的是还世代承袭,没有上升之路当然会疯狂地兼并田地。
    刘义符推行的新官制是早就拟定好的,一里辖十个村,共五百户,秩从八品上,还有副职书佐一人,书令史一人,从九品下,这都有正式品级,只能通过科举的学子才能担任,也意味着能升迁。
    还有主盗贼事的里监一人,正九品上,这职务要求是必须有从军十年以上的履历,每个里辖多少捕盗的里卒,主要看下辖的十个村是否集中,如果太松散,都隔得比较远,那就要五十名里卒。
    一般一个村三到五名里卒为基准,里卒没有俸禄,其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家世五代以上皆良好的备选预备役壮丁,一种是退役还乡的老卒,这使得以老带新,兵源不会枯竭。
    原本在这道政令推行前,刘义符还想整顿一下州兵,让一部份老卒退役,但州兵建立完善也才几年的事,州都督府和郡尉府选编州郡兵时就裁汰了老弱,全部挑选的青壮,除了因战伤残被迫退役,在役州郡兵都没有达到五十岁的退役年龄,只能作罢。
    这日一早,刘义符换了一身黑色长袍,头戴普通士人巾帻,带上陈裨、牛默等十几名侍从皆着随从常服,乘一辆牛车出建春门过青溪河七桥,往东南里许之远就到了永世县衙外,在牛默先行知会一声,下车直接进到衙署内。
    京城可是有近百万人口,设有建康、永世、秣陵、丹阳四县,还有北郊的临江,东南郊的江宁二县,实际上有六县,新政推行当然是扬州丹阳郡最先开始,刘义符当然要出来微服私访一下。
    永世令樊英是南阳人,表字宗明,时年二十五岁,前些年制科一甲前十名之一,在任一年多了,刘义符到访不想搞什么突袭,但也不想一到就满衙都是应声虫,让樊英正常视事就好。
    沿侧廊一路到县衙正堂外,就见庭院里呼啦啦挤满了一大片的小吏,樊英似乎正召集全衙官吏在训话,刘义符便到走廊上旁观,除了县令一身深蓝色蟠虺团纹官服,腰系金花带,头戴双尾短翅乌纱冠,其余八九品小官皆深绿色官服,属吏则深青色官服,腰系乌角带。
    这些人都是站在县令身后两侧,训话的对象是下首对面列队的里正、里监;村长、村佐和村督;乡长、乡老,以及隶属各里的里卒,总数得有两千多人,好在京城县衙的庭院都够大。
    京城丹阳尹治下的几个县,刘义符还是了解得较为细致,原本一个里辖一千户,永世县下辖京城东郊地区十八个里一万八千余户,改制后是五百户一里,那就凭空多出一倍的官职,将至少重分为三十六个里。
    趁着樊英在喊话,刘义符一看下首那些深绿色官服的里正一数,竟然有四十人,一下多出了四个里正,这说明原本不少遗漏的户籍在这次筛查中被纳入统计,因此就扩充了四个里。
    早在前些年人口普查时,刘义符还以为扬州的户数水份是最少的,连京城天子脚下都是这么个状况,可想而知,其余各州的户数该有多大的隐藏人口数了。
    而里的编制缩小,也意味着八九品小官成倍增加,行政成本自然是有所升高,可低级官员俸禄低,相对于潜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建议使用【Firefox火狐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JIEQI_URL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