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刚最终还是离开了李云龙的身边,去赴任他的新岗位。与此同时,他也收到了来自老战友的消息。经过总部一段时间的,精心调整与部署,曾经陷入低谷、失去斗志的北方战场也逐渐恢复了元气。
孔捷的部队近期取得了,一场辉煌的胜利。他严格执行命令,敢于挑战硬仗,且在土工作业方面,有着独到的专长。因此,齐鲁军区将这场战役中,最关键的任务交给了他。
这不仅仅是对孔捷能力的信任,更是对他的一次巨大挑战。他的对手是敌军中的王牌整编师,指挥官更是黄埔一期的,优秀学员,备受器重。他曾在庐山训练团将官班接受过培训,并在胜利后又在陆军大学深造,实力不容小觑。
这支敌军部队规模庞大,拥有两万三千多名士兵,配备了一千多挺轻重机枪,还有12门105毫米重炮和12门75毫米山炮,堪称嫡系部队中的精锐之师。
之所以要啃这块硬骨头,是因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这支敌军部队正是来和,另一支更加强大的,王牌美械师进行换防的。那支部队是与整编74师,齐名的机械化部队,实力更为雄厚。
而且,尽管这支部队势力庞大,但其指挥官却多年消极怠工,在豫湘桂战役中,更是一路溃败。
因此,考虑到我军目前的实力,如果能够成功将其歼灭,将对恢复部队士气、抢占关键要隘,起到极大的作用。
司令员果断下令,由孔捷部队担任主攻任务,其他部队则负责打援和阻击,务必全歼敌军主力!
孔捷所面临的任务难度堪称艰巨,此战他必须同时抢占两处至关重要的高地。可别小看了敌军指挥官,他这些年的书可不是白读的,而且陆大采用了西点军校的教材,对不少战例都有分析。
敌军在高地上精心构筑了,密集的碉堡群和大量的堑壕,形成了坚不可摧的防御体系。两处高地均由配备大量机枪的满编团驻守,中间还部署了直属于旅部的,炮兵和特务营等精锐部队,整个防御区域共有,九千余名敌军士兵严阵以待。
更为严峻的是,距离此地仅十里之遥,还有一个由四千多人组成的,新兵补充团驻守,他们随时可能提供有力的支援。
而敌军的师部和一个旅则位于侧翼,密切监视着我军的动向。更为令人担忧的是,敌军身后还有两个整编师,相距不过两天路程,随时可能加入战斗。
因此,孔捷这一仗面临着双重挑战:一是要迅速行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速战速决,防止敌军增援部队的到来;二是要全力破解敌军的碉堡群防御,同时攻克两处高地,确保战斗的胜利。这无疑是一场考验孔捷战术能力的硬仗。
孔捷绝非等闲之辈,他最大的优点在于,善于倾听并虚心学习。尽管在晋西北时期,他可能稍显稚嫩,但他凭借着积极的作战态度,在实战中不断摸索与学习,逐渐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指挥官。
当年,韦建铭为他配备了工兵排和山地连,孔捷对此深感满意,并立即在全团范围内推广学习。
正因如此,如今在土工作业方面,他的部队工兵水平堪称一流;而在山地作战中,他们同样表现出色。
更重要的是,尽管孔捷的部队,在计谋运用上,可能稍逊一筹,但其执行力极高,敢于面对硬仗,这正是老总将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他的重要原因。
孔捷没有辜负老总的信任。他的部队在下午还远在五十公里之外,却连夜奔袭,于拂晓时分发起进攻。工兵们一路从山脚下炸到山顶,仅用一个半小时,就成功攻下了两个高地。随后,部队迅速收缩包围圈,将敌军大部击溃。
整场战斗仅持续了三个小时,便宣告结束,而赶来援助的四千多新兵,也被兄弟部队成功包围并歼灭。不给敌人任何喘息的机会,野战军司令部随即下令发动总攻,对剩余的一万多名敌军,展开了猛烈的攻势。
尽管拥有四倍的兵力优势,但全军仍然奋战了两个昼夜才全歼敌军。由此可见,敌军的战斗力之强确实不容小觑。然而,战斗最终以胜利告终,孔捷立下赫赫战功,也在军区内声名鹊起。
孔捷出色的表现,也奠定了他主力的地位。几年之后老总说什么都要,带上他跨过鸭绿江。就是因为这支部队用着放心,作风顽强。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建议使用【Firefox火狐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JIEQI_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