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若弼在北线初战告捷,韩擒虎在南线也同时奏凯。正月初七,韩擒虎进攻故孰,仅用半天时间便将其攻克。当地守将樊巡(樊猛之子)及其家属全部被俘。皋文奏带着残部逃回建康。江南父老素闻韩擒虎威名,每天来军营拜见他的人络绎不绝。稍后,陈朝新蔡(今湖北黄梅县西南)守将鲁世真、鲁世雄兄弟(鲁广达之子)也率部向韩擒虎投降,并主动写信给其父鲁广达,劝他早日弃暗投明。
鲁广达见信后,又恨又惧,赶紧上疏自劾,并前往廷尉(司法部长)处请罪。陈叔宝虽然对其两个儿子的叛逃行为极度不爽,可如今还忠于他的大将已经没几个了,要是再把鲁广达逮捕治罪,谁来帮他御敌守城?
无奈,陈叔宝只好强作笑颜,好言劝慰,并赐给鲁广达黄金,还亲自送他回营。
此时,樊猛正率领青龙舰八十艘,在建康城北的江面上与隋军杨广主力对峙。陈叔宝得知樊猛的老婆、儿子和其他家眷都已被隋军俘虏,所以对他能否尽力死战深感怀疑,就动了心思,准备派镇东大将军任忠(时驻吴兴郡,今浙江湖州市)去接替樊猛。随后,萧摩诃奉命去找樊猛,婉转地传达皇帝的意思,樊猛闻言大为不满,狠狠发了一通牢骚。萧摩诃据实回禀。陈叔宝犹豫良久,担心把樊猛逼急了连他都跳槽,不得不打消了换防的主意。
隋军北南二部几乎同时拿下长江南岸的桥头堡后,便以惊人的速度向建康推进。贺若弼由北向南,韩擒虎自南向北,两军无形中展开了竞争,都想在对方之前攻进建康,夺一个首功。面对志在必得、来势汹汹的隋军,陈朝长江沿线的各个卫戍基地无不望风披靡——还没等隋军杀到,陈朝守军便丢盔弃甲,纷纷逃散。
贺若弼攻克京口后,派出一部南下攻击曲阿(今江苏丹阳市),切断了陈朝东面援军(太湖、钱塘江一带的隋军)驰援建康的交通线,解除了后顾之忧,然后亲率主力直逼建康,并迅速拿下钟山,推进到建康城下,在白土冈(今江苏江宁县东)东面扎营。
与此同时,韩擒虎也已快速北上,在建康的西南面与杨广派出的杜彦部会师,两军共计步骑二万人,进驻新林(今江苏江宁县西),与贺若弼遥相呼应,完成了对建康的战略合围。
当时,建康的作战部队还有十几万人,至少兵力上比城外的两支隋军加起来还多,可很多时候,战争的胜负并不是取决于兵力,而是取决于统帅的意志、智慧和谋略。遗憾的是,此刻的陈叔宝别说智慧和谋略,光意志这一条就远远不能达标。史称隋军兵临建康城下后,生性怯懦、不懂军事的陈叔宝“唯昼夜啼泣”,“台内处分,一以委施文庆”。
在此性命攸关的危急时刻,陈叔宝居然还把决策权交给施文庆,这当然只能加速他的灭亡。施文庆深知自己不得人心,更知道军界的人早就对他恨之入骨,一旦将领们得胜立功,绝对会对他构成很大的威胁。所以,凡是军方呈上来的关于防御部署、军队调动及后勤补给的所有奏章,大部分都被施文庆否决了。他还对陈叔宝说:“这些大老粗一肚子牢骚,平常对朝廷就有很多不满,如今这个危急关头,朝廷更不能随便听信他们的意见。”世界上最坚固的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此刻,不要说陈朝这座堡垒本身就很不坚固,即便其固若金汤,也经不住施文庆这个比隋朝间谍还更有破坏力的家伙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自毁长城。
贺若弼刚刚攻下京口时,萧摩诃就曾向陈叔宝请战,表示要率部迎击隋军,陈叔宝担心守卫京师的兵力不足,就拒绝了他的提议。此后,贺若弼推进到钟山,萧摩诃再次请战:“贺若弼孤军深入,立足未稳,若我军发动奇袭,定可一战破敌。”可陈叔宝却再度否决。直到贺若弼兵临城下,陈叔宝才慌了神,赶紧召集萧摩诃、任忠(此时已率部进京勤王)等人,商讨应对之策。
任忠的意见是固守京城。他说:“兵法有云:客贵速战,主贵持重(客场作战利在速战速决,主场作战最好稳扎稳打)。如今我们是主场作战,兵力充足,粮饷无缺,应该固守坚城,并沿秦淮河一线构筑防御工事,不主动与隋军交战,同时分兵切断敌人的长江交通线,让他们一封信都过不来。然后,请皇上拨给我精兵一万、金翅舰三百艘,渡江北上,直攻六合,隋军主力一定认为南岸部队已经溃败,士气自然丧失。而淮南一带的士民很多都是臣的旧识,听说我来了,一定会起兵响应。臣再放出消息,说准备收复京口,断其后路,隋军必定惊恐,不战而退。等到春天一来,江水上涨,再命长江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建议使用【Firefox火狐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JIEQI_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