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十一平灭陈朝,一统海内(上)
首页
更新于 2024-12-16 20:16
      A+ A-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页

    隋军南征的第一仗,由杨素打响。他率舰队东下,迅速穿过三峡,进抵流头滩(今湖北秭归县东)。当时,陈朝大将戚昕率青龙舰队一百余艘,据守狼尾滩(今湖北宜昌市西北)。隋军将士都担心狼尾滩地势险恶,而陈军据险而守,隋军很难突破。杨素说:“诸位的担心是有道理的,若我军白天顺流而下,敌人很容易看出我军的实力,且滩流湍急,舰船很难控制,这对我极为不利,所以我决定,在夜晚发起进攻。”十一月初的一个深夜,杨素命所有将士全部衔枚(口含木片,以防出声),然后亲率黄龙舰队数千艘沿江而下;同时,命部将王长袭率一支步兵悄悄在南岸登陆,袭击戚昕的一座营寨,对陈军形成牵制;又派大将刘仁恩率骑兵自北岸攻击白沙城(今湖北宜昌市东),截断陈军退路。
    拂晓时分,杨素主力与戚昕水军接战。片刻后,其他两路的战斗也按预定计划打响。陈军担心后路被断,士气大挫,故迅速被隋军击溃。戚昕独自逃窜,部众悉数被俘。杨素对所有战俘一律优待,随后又将其全部释放。
    此后,杨素大军一路东下,舰船布满江面,旌旗遮天蔽日,军容极为壮观。杨素的相貌本来就很威武,又坐在巨型战舰五牙上,其气场更不是一般的强大。沿途的陈朝军民一看,不禁纷纷惊呼:“清河公即江神也!”风闻杨素大军东下,长江沿岸的陈朝守军无不震恐。很快,一封封加急战报就像雪片般飞进了建康皇宫。同时,陈朝各地守军也纷纷奏报隋军入侵的消息。但是,它们全都被施文庆和沈客卿一一扣下了。所以,陈叔宝只知道隋军发动了南侵,可到底来了多少人,从多少个方向一起打过来,他一概被蒙在鼓里。
    湘州(今湖南长沙市)历来是陈朝的军事重地,其地刺史晋熙王陈叔文(陈叔宝之弟)在职日久,深受当地士民拥戴。陈叔宝对他极为猜忌,于是决定把他调回建康。但是,满朝武将几乎没有一个跟陈叔宝是一条心的,所以该找什么人继任,让他大为头疼。最后,陈叔宝想来想去,只能派自己最宠信的施文庆去了。他随即征召陈叔文回京,并命施文庆择日赴任,同时许诺拨给他一部分禁军精锐,让他带往湘州。
    眼看杨坚的刀都快架到脖子上了,陈叔宝还在跟自己的亲兄弟玩“君臣相猜”的游戏,实在是令人无语。
    施文庆对这个封疆大吏之任垂涎已久,接到调令也是暗自窃喜。不过,他又怕自己一旦离朝,好不容易窃取的朝权又会白白落到别人手里,遂推举死党沈客卿接替自己的现职。两个人办理交接期间,关于禁军的所属和调动问题,却出现了极大的争议。
    当时,只要是还有点公心的大臣,无不对陈朝面临的严峻局势深感忧虑。比如,禁军大将樊毅就数度向仆射袁宪进言,认为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和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都是拱卫京师的战略要地,必须各发五千精锐驻防,且派出金翅舰二百艘,沿长江上下日夜巡航,以备不测。
    袁宪深以为然,遂举行会议,召集文武百官商讨。施文庆惟恐把精锐都调往京口和采石,就没有精兵强将跟自己去湘州了,遂要求百官把意见写成奏章,由他呈送给皇帝裁决。随后,他便拿着百官的奏疏去见陈叔宝,说:“隋军犯边是常事,边城将帅足以抵挡,若军队舰船大举出京,恐怕会扰乱人心。”陈叔宝觉得有道理,便没有同意出兵。袁宪等人心急如焚,又再三上疏,极言边境危急。陈叔宝终于生出了一丝忧惧。施文庆赶紧对他说:“元旦的朝会大典马上就要举行,另外还有南郊的祭天大典,到时候禁军都要担任警戒任务,如果现在把禁军派出去,这两件大事就都办不成了。”陈叔宝说:“暂且先出兵去看看,若北边确实无事,就让水军在长江上为大典警戒,也没什么不可以。”施文庆道:“如果稍有风吹草动就把军队调来调去,我担心邻国会耻笑我们胆小怯懦。”历史上经常会有这样一些人,在国家即将灭亡之时,依然一切以自我利益为中心,其情形就类似于坐在泰坦尼克号上,明知船已撞上冰山,转眼就将灭顶,却还在不择手段地损公肥私。在这些人眼里,可能“国家利益”、“公众利益”都是很虚幻的东西,只有个人利益是唯一真实的。殊不知,一旦国家灭亡,社会解体,个人的利益又能在何处安放?正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这个意义上,与其说这些人是良心坏了,还不如说他们是脑子坏了。用一句比较学术的话说就是:一个人或一个群体没有公德心,其根源与其说是道德的缺失,还不如说是理性的缺失。
    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似乎一直盛产施文庆这种人。时至今日,这种人依然活在我们身边,而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建议使用【Firefox火狐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JIEQI_URL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