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灭陈之后,把陈叔宝用过的一副屏风赐给了突厥的大义公主。此举的用意不言自明,就是想告诫公主:不管是北周还是陈朝,都阻挡不了隋朝统一天下的脚步,所以你最好安心当我杨坚的“义女”,别再七想八想。遗憾的是,杨坚此举适得其反。他送过去的那副屏风不但没起到教育作用,反而勾起了大义公主的伤心往事。她一想起已然灰飞烟灭的北周王朝和宇文宗室,每每痛彻骨髓、悲不自胜,而又无由排遣,只好赋诗寄哀:“盛衰等朝暮,世道若浮萍。荣华实难守,池台终自平。富贵今何在,实事写丹青。……余本皇家子,漂流入虏庭。一朝睹成败,怀抱忽纵横。古来共如此,非我独申名……”杨坚看过大义公主的《题屏风诗》后,大为厌恶,从此对其恩礼渐薄。
当时,突厥的形势较之开皇初年已有了一些变化:沙钵略于开皇七年病卒,将可汗之位传给了弟弟处罗侯,是为叶护可汗;此后,叶护兴兵击破阿波,又大举西征达头,不料中流矢而卒;沙钵略之子雍虞闾继立,是为都蓝可汗。都蓝上位后,表面上延续了沙钵略的亲隋政策,“每岁遣使朝贡”,但心里却一直想摆脱对隋朝的依附,重振突厥昔日雄风。
所以,他一直在等待机会。
开皇十三年,机会终于来了。隋朝有个被流放的犯人,名叫杨钦,这一年逃亡到突厥,为了改变生存处境,就费尽心机地设计了一个弥天大谎,然后向都蓝密报,声称隋朝彭国公刘昶(娶北周宗室女),与残余的宇文族人正在密谋,准备推翻杨坚,并派他来与大义公主联络,希望突厥发兵袭扰隋朝边境,与刘昶里应外合,颠覆隋朝。
都蓝闻言,虽然有些怀疑,但最终还是相信了杨钦的话。随后,都蓝对隋朝的态度大为转变,不但不再朝贡,而且经常发兵劫掠隋朝边境。杨坚随即命长孙晟出使突厥,看看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长孙晟抵达都蓝王庭后,跟大义公主见了面,发现她言辞不逊,感到事情不妙。然后,长孙晟经过暗中调查,得知大义公主与情夫安遂迦天天跟杨钦计议,极力煽动都蓝与隋朝为敌。长孙晟意识到事情紧急,立刻赶回长安,向杨坚作了禀报。
杨坚命长孙晟再往突厥,务必逮捕杨钦,押回长安问罪。长孙晟遂返回突厥,找都蓝要人。都蓝两手一摊,说:“我对境内所有的外国人都作了清查,没有你说的人。”长孙晟笑了笑,没再说什么。当天晚上,长孙晟就带上重金拜访了一个突厥高官,探听到了杨钦的藏身之所,然后连夜突击搜查,将其抓获,径直带到了都蓝面前。
事已至此,杨钦不敢抵赖,只好交待了所有事实,并揭发了大义公主与安遂迦的奸情。一时间,突厥国内舆论大哗,人人深感羞耻。都蓝又愧又怒,马上逮捕了安遂迦,跟杨钦一块交给了长孙晟。
长孙晟功成回国。杨坚大喜,当即加授其开府仪同三司,并准备命他三往突厥,逼迫都蓝废黜大义公主。
这个可怜的公主,此刻已经成了隋朝和突厥两方都一致鄙弃的人,她的存在无论对谁而言,都已经没有了任何价值。在此情况下,杨坚仅仅想把她废黜,可以说已经是手下留情了。但是,大义公主最终的结局,却比废黜惨得多。因为,杨坚刚刚宣布让长孙晟第三次出使突厥,时任内史侍郎的裴矩就站了出来,自告奋勇要替长孙晟走这一趟。
裴矩为了建功,当然要把此行的难度系数提高一些,于是便向杨坚建言——鉴于大义公主背信弃义,应予以诛杀!
杨坚采纳了裴矩的建议。
当时,都蓝的堂兄弟染干(处罗侯之子)已被封为小可汗,号突利,位居北方。因突利早年便与长孙晟交好,一心亲附隋朝,所以不久前刚刚遣使入朝,请求迎娶隋朝公主。现在,杨坚既然想杀大义公主,便以此为交换条件,让裴矩去通知突利:“要娶隋朝公主不难,但前提是要说服都蓝诛杀大义公主。”裴矩抵达突厥后,向突利表明了隋朝的意思。突利遂极力游说都蓝,历数大义公主的种种过失。都蓝越想越怒,遂斩大义公主,然后遣使上表,要求再迎娶一位隋朝公主。
两个可汗都提出了相同要求,而都蓝是大可汗,突利只是小可汗,杨坚和多数朝臣当然都倾向于都蓝,只有长孙晟持有异议。他说:“据臣观察,都蓝此人反复无常,没有信义,他现在之所以仍依附我朝,只因与西面的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建议使用【Firefox火狐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JIEQI_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