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杨玄感的叛乱虽然来得极为迅猛而突然,但是他夺取天下的政治野心却是由来已久的。
在所有兄弟当中,杨玄感最酷似他的父亲杨素——“体貌雄伟,美须髯;好读书,善骑射。”(《隋书·杨玄感传》)他年轻时因父荫而位至柱国(勋官二品),与父亲杨素在朝会上位列同班。当时杨坚觉得不妥,便当廷宣布把他的官秩降了一品。杨玄感随即拜谢,说:“没想到陛下对微臣如此恩宠,居然在朝堂上成全了臣的个人孝心!”一句话,不但化解了自己被当廷降级的尴尬,而且同时维护了三个人的脸面,让皇帝高兴,让父亲欣慰,还令他本人博得了忠孝之名,真可谓一言既出,三全其美。
很多朝臣当时便料定:如此聪明的一个年轻人,其前程一定不可限量。
杨玄感早年历任郢州(今湖北钟祥市)、宋州(今河南商丘市)刺史,在地方上政绩颇著。杨素死后,杨玄感回到中央,袭爵楚国公,拜鸿胪卿,不久擢升礼部尚书。由于出身名门、位尊爵显,加上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使得杨玄感的盛名远播海内,天下名士纷纷趋附,竞相来往于他的门下。
这一切,当然会引起杨广的猜忌。
同时,杨玄感也感到了强烈的不安。
其实,杨玄感的不安早在杨素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众所周知,杨素既是隋朝的开国元勋,又在杨广夺嫡继位的过程中建有大功,所以晚年不免居功自恃,多次在杨广面前流露出骄矜之色,被杨广视为“无人臣之礼”,于是君臣间猜忌日深。幸而不久后杨素去世,才避免了一场兔死狗烹的悲剧。
过后,杨广曾亲口对左右说:“倘若杨素不死,终将被族诛!”这句话很快就落进杨玄感的耳中,令他大为恐惧。他深知,杨氏一门权倾朝野,有盛名于天下,满朝文武又多是父亲当年的手下将吏。如此雄厚的政治资本,必定会被天子视为严重威胁,所以天子才故意放出那句话,目的就是对他们杨氏一族进行警告。
杨玄觉得,杨广那句话就是悬在杨氏族人头上的一把利剑,随时有可能掉下来。
与其坐致危亡、任人宰割,不如铤而走险、放手一搏!
从此,杨玄感开始和他的弟弟们日夜密谋,准备发动政变,废黜杨广,拥立秦王杨浩(杨广的侄子)为帝。大业初年,杨玄感随同杨广西巡,行至大斗拔谷的时候,部分随驾官员和卫戍部队与天子失散,杨玄感立刻准备下手袭击杨广。可他的叔父杨慎却极力劝阻,认为当时人心稳定,国势强盛,动手的时机尚不成熟。
杨玄感只好放弃。几年后,杨广开始计划远征高丽,杨玄感遂主动向兵部请缨,表示愿意领兵出战。
他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想借此表现忠心,麻痹杨广;另一方面,则是想掌握兵权,借机起事。杨广果然被他迷惑,对其忠心大表赞赏,说:“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此言果然不虚!”随后便逐渐恢复了对他的信任,并时常让他参预中央决策。
大业九年二征高丽,杨广将杨玄感派驻黎阳仓,让他负责督运军队粮饷。当时,农民起义已经大面积爆发,天下人心思乱,杨玄感遂故意拖延东征军队的补给,试图以此削弱隋军的战斗力,让他们被高丽人消灭在辽东战场上,然后趁机起事。
杨广发现粮饷不继,一再发令催逼。杨玄感担心夜长梦多,于是断然起兵,挥师直取东都,并向天下人发出了这样的口号:“我身为上柱国,家累巨万金,至于富贵,无所求也。今者不顾破家灭族者,但为天下解倒悬之急、救黎元之命耳!”(《隋书·杨玄感列传》)杨玄感夺取天下的第一步,就是直取东都。这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摇撼了隋王朝的统治根基,在政治上可以算是一着妙招,所以一下子就获取了广大贵族子弟的响应和追随,但是,从军事角度以及长远规划的角度来看,此举显然不是上策。
关于这一点,早在杨玄感起兵之初,他的一位多年密友、也是他起事后最主要的一位智囊就已经告诉过他了。
可惜,杨玄感没有重视他的意见。
向杨玄感献策而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建议使用【Firefox火狐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JIEQI_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