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卷 解说
首页
更新于 2021-03-21 20:50
      A+ A-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页

    野田洋次郎
    现在是二○一九年六月七日。打从接受写解说的委托到现在,已经过了将近两个月。还在制作电影原声带的四月上旬,导演询问我能不能替这本《天气之子》写解说。我不是很清楚解说是什么样的东西,就回答他「如果能帮上忙,我愿意接受」。我纯粹是因为想要比谁都先读到小说,才接下这份工作。
    老实说,我现在心中充满后悔。不论写什么都觉得不太妥当,每天都反复写了又删除。我不知道适合这本小说的解说是什么样子,转眼间就到了夏日全国巡回演唱会的前夕。这种工作根本不是我这种人该接的。
    也因此,我怀着有些豁出去的心情,打算一面回顾我和导演至今为止的工作,一面介绍这个故事。
    导演最早把《天气之子》的剧本寄给我,是在二○一七年八月二十六日。当时刚好是《你的名字。》上映的一年后,感觉很符合天性浪漫的导演作风。接下来的大约一年半,我们一直在进行这个故事。剧中出现的乐曲最后总共有三十三首,大幅超越《你的名字。》的二十七首。我和分镜中还无法活动也没有上色的帆高与阳菜、以及新海导演一起在作品中旅行,持续对话,终于走到这里。一年半的工作期间,我和导演大概往返了超过三百五十封邮件,也好几次直接见面讨论。讨论配乐的时候,当然也会讨论到角色的内心,譬如这个场景的音乐要配合谁的心境、从什么观点来配乐。导演个性温柔、人很好,即使是等同局外人的我提出的意见,他也愿意认真聆听。
    「(剧中人物的)他现在不知道在想什么?」
    「她会说这种话吗?」
    包含制作人川村元气在内,大家会一起进行这样的对话(硬要说的话,川村先生负责理论部分,我则负责精神论部分)。每个人心中都有确实存在的角色形象,讨论时就会交战。读这本小说便会知道,在制作电影过程中成形的每个角色的个性与性格,在导演写这本小说时变得更加清晰。这种感觉也像是自己在对答案。
    小说和电影不同,每个角色会以第一人称述说。在电影当中,帆高、阳菜的内心当然有不少描写,不过须贺和夏美的心理描绘并没有那么多。如果要把所有东西都放进电影里,不可能在一小时半之内结束。能够听见主角以外的人物内心的声音,是阅读小说最大的乐趣,也让这个故事更为丰富。
    前几天,我吐露自己不知道该在解说当中写什么,导演就回应:「我想要知道你为什么会为《天气之子》付出这么大的心力。这点让我感到很不可思议。」
    我思索理由,两秒钟就得到结论——因为那是新海诚的作品,而且新海导演愿意相信我。就只有这个理由。我会毫无顾忌地挑选人,没办法对所有人温柔;身体也只有一个,只能在有限范围内发挥自己的力量。当然会有很多人讨厌这样的我,我也不在乎。不过能够遇见值得信赖的人、得到一起创作新作品的机会,对我来说是无比快乐的事情。
    创作时,要在自己喜爱的作品中反映出别人的意见或想法,其实并不简单。即使领域不同,从事「创作」的人应该都能理解。创作时坚信只有自己懂这个故事、只有自己知道这个作品的正确答案——这样的人应该也不少。但是,导演相信自己信任的人所说的话,这么一来我也会产生必须付出自己所有能力的冲动(虽然我自己不知道是否真的已使出全力)。
    读完这本小说之后由衷的感想,就是这本小说的文章、角色的动作、言语、感情流动、以及在电影院放映的美丽画面,全都是新海诚本人,也是透过新海诚映出的世界样貌。我们可以自行决定这个世界的美丑、脆弱与悲伤。不论别人多么自以为了不起地评论,谈及世界的惨状或以渊博知识称之为「现实」来反驳,我们仍旧能够自己定义这个世界。没有人能够束缚他人的内心。新海诚知道——新宿这个区域固有的美感、都会天空独特的光辉、不论如何豪华的料理都无法胜过某人偶然提供的温柔餐点。
    我喜欢导演相信的世界,也喜欢他相信的坚强。人们为了在多到令人眼花缭乱的人与物当中生存,不知不觉会将自己标准化,茫然将自己的存在依附于世间类似「正确答案」的东西,然后感到放心。虽然这样也不纯然是坏事,却会逐渐迷失自己内心与世间「正确答案」之间的界线。
 &n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建议使用【Firefox火狐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JIEQI_URL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