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章洪荒之交
首页
更新于 2024-10-21 23:50
      A+ A-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页

    顺天府京都,铁狮子胡同一号大院内,有一幢古典欧式主楼和三幢裙楼。早年,这里是恭亲王爱新觉罗·常颖的府邸,后来,雍正皇帝的五阿哥弘昼在此设立和亲王府。民国八年,靳云鹏做陆军总长、国务总理时设为总理府,之后改作海军部公署,最近又辟为执政府办公地。  前年秋天,隐居士潘公伯游历于此,曾赋诗道:“朱门灰墙当街矗,气宇恢宏是内庭。古典主楼立中央,三面裙楼座边旁。斑驳的是沧桑,深奥的是曲张。民国多少风和雨,都写在那凝重的素描上。”
    民国十三年十月廿六日下午三时三刻,中华民国临时总执政段祺瑞匆匆步入三楼会务厅,主持军政联席会议。此刻,有“四大金刚”“三驾马车”“督军团”之称的在京的重要幕僚、各部总长已环坐桌旁,等候多时。
    总理府秘书长徐树铮首先发言:“昨日,冯玉祥发了一份通电,欲邀孙文北上和谈,诸位都听说了吗?”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段祺瑞扭头问他的首席军师徐树铮道:“铁珊,说说你的看法。”徐树铮坐直身子说:“二次直奉战争偃息后,曹(锟)吴(佩孚)直系与我皖系芝泉(段祺瑞)、粤军孙文、奉系雨亭(张作霖)对峙的局面已然形成。敝人以为,巩固反直联盟,乃当下最上位之要。目前黄淮流域洪涝泛滥,中原大地瘟疫肆虐,饿殍满地、哀鸿遍野,早早商榷统一大事,适当其时。”段祺瑞点头应允:“冯玉祥此举是想抢夺先机,搅动乾坤。我等焉能滞怠。关于皖、粤、奉联盟之事,执政府须得有个正式态度。就着参议处拟昭一份公文,敦请孙文择期来京,共商大计为荷。”
    三日后,广州陆海军大元帅府里,孙文召集总参议胡汉民、参军长罗少臻(书中暗表:罗氏夫妇在滁县伏莽山与儿子失散后,经由南京来到了广州)以及外交、内政总长、大理院主官等几位幕僚,专门讨论冯玉祥和段祺瑞的电文以及北上一事。
    一番热议后,孙文说:“《韩诗外传》卷四有云:‘所谓天,非苍莽之天也,王者以百姓为天。’为救苍生之苦,北上,文责无旁贷。然此事应先于斡旋,商榷和谈具细事宜,但有铺陈,余当发表一份《北上宣言》再去不迟。各位看派谁出使为好。”罗少臻说:“我荐一人,此人叫司马烈,字忠武,新任帅府少将参议,二十五岁,文韬武略、铁嘴钢牙,擅长调和鼎鼐、折冲坛坫。说起这个年轻人,大元帅或早有耳闻,他是已故参议司马俊的次子。五年前,文华先生偶染风寒不幸而终,这孩子便在我悉心教养下子承父业,屡建奇勋。料此次遣他先行北上斡旋打前站,定会不辱使命。”孙文高兴道:“甚好!就委他作北上和谈筹办特使,行前请领来与我一见。”
    次日,罗少臻领着司马烈来到孙文官邸。这是一个温文尔雅、西装革履、裹一件藏青色风衣的年轻人,中等身材,微微发胖,长着一张娃娃脸,皮肤白皙,脑门挺阔,大眼睛、高鼻梁,嘴唇红润,下巴浑圆,一副绅士的气派,看上去是个有教养的读书人。孙文询问一些司马烈的个人经历,随即面授机宜,详细交代和谈的每个条件、注意事项、谈判策略,重点说明大元帅下一步北上的路径安排。最后,孙文以期许的目光注视着司马烈,亲自将他送到门口,握手告别。
    第二天,司马烈辞别胡汉民和罗少臻,带着一个副官来到广州火车站。列车喘着粗气,喷吐着浓烟,呼啸般向京都方向驶去。时值深秋季节,车窗外景色灰暗、萧瑟苍凉,恰喻国运如此。这番煞景,隐居士潘公伯曾有诗附语道:“皇天后土,瑟瑟秋风,满目疮痍收眼底,树木枯零如吊鬼。小池塘,翻漪波;大山川,苍原卧。草屋茅舍落满坡,农人耕作声色也无息。”
    翌日晌午,列车驶入陇海与津浦两条铁路线的交汇枢纽——徐州府火车站。站台上,人头攒动、凌乱不堪。列车停靠了一个多时辰,仍像酣睡的老牛,没有开动的意思。旅客们纷纷嚷叫起来。一个乘警走上车,宣达了汛情:“各位,黄淮河发生特大洪水,前头有几段铁路被冲垮了,列车无法运行。”旅客们七嘴八舌地嚷道:“啥时能开啊?倒他娘邪霉,大家都急着赶路呢!”过了一会,车长走进了车厢,向旅客传达最新的通告:“已征调大批民工进行抢修。不过,照此情形,估计十天半月才能通行。路局谨向旅客们致歉,请大家自寻他路吧!”
    司马烈和副官只好随旅客一起走下列车。两人卷起裤脚,蹚过泥泞的河道,从南门进入徐州城内。置身古邑,司马烈忽然想起早年读过《徐州府志》的那段开篇文字,至今依然记忆犹新:“旧名彭城,府号徐州,东襟淮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为五省通衢。迤逦为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建议使用【Firefox火狐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JIEQI_URL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