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柏林人”创作来源构成《都柏林人》的15个短篇小说,描写的全都是埋没在“麻木的中心”——都柏林,或者在都柏林遭受挫折而想要从那里逃离出来的人,这个城市飘散着“特殊的腐败臭味”。
这部作品以向福楼拜学来的精致的文体写成,登场的各式各样的人物所遭受的挫折及想要逃离都柏林的梦想,成为本书重要的主题之一。其中,每一个短篇都采用了所谓的“显现”手法,也就是事物的本质和表象会同时全部闪现而出,与捕捉“突然的精神启示”的显现手法相辅相成,显示出写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融合的乔伊斯艺术的特质。
这15个短篇小说既是各自独立的作品,同时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各个短篇分别为人的幼年期、青春期、成年后和进入社会四种生活状态,从多个视角描述都柏林人的总体现状。
这里登场的人物,有很多也在《芬尼根的守灵夜》及乔伊斯其他作品中出现。这个短篇集可以视为乔伊斯文学世界里的居民的原始户籍簿。
在老神父的守灵之夜,少年第一次和死亡相遇,这占领了《姊妹》的开头部分,而以思索死亡的中年男子加布里埃尔·康罗伊的幻想结束《死者》的安排,则让人预先想到《芬尼根的守灵夜》的连环构造。
以评论易卜生《当我们死而复醒时》的论文为序,用守灵之夜(《姊妹》)开始,以守灵之夜(《芬尼根的守灵夜》)结束,贯穿乔伊斯全部作品的守灵之夜,准确地说,那不正是快活、嘈杂的爱尔兰守灵之夜的影像吗?
他一生一直在持续写下去的,可以说是一本诉说神的守灵之夜与觉醒的超级大作。《死者》是《都柏林人》的最后一篇,并且也是最长的一篇。主人公加布里埃尔在所有意义上都是乔伊斯自身的投影,而在文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妻子葛莉塔,则显然是诺拉。
年轻夫妻在圣诞节从欧洲大陆返回都柏林,应邀参加莫肯姐妹朱莉娅和玛丽·简(加布里埃尔的阿姨)的舞会和晚宴。文章大部分都在精细描写宴会,但天快亮时,两人回饭店休息,没想到加布里埃尔突然得知妻子婚前有过情人,大感惊愕,不过听到妻子说对方在少年时就死了后,重新深深怀念起死者来,故事也就在这里结束了。
1904年前后,乔伊斯对朋友科斯格雷布和歌格迪的恶作剧信以为真,怀疑诺拉和科斯格雷布之间有不可告人之事,深受折磨,几近疯狂地奔到别的朋友那里。
那是在1909年8月回都柏林时所发生的事情,之后乔伊斯似乎无法摆脱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不久就写出了以三角关系为主题的剧本《流亡者》(另外,《尤利西斯》里马里昂·布尔姆通奸这件事,也不能说与这没有关联)。
1905年年底,乔伊斯对他的婚姻生活感到绝望,很想从中逃离出来。直到1907年为止,他都没有带诺拉回都柏林,所以或许是乔伊斯从1902年圣诞节到新年期间回故乡时所发生的事情,成为这个故事的背景也说不定。因此这里自传性质的要素虽然很多,但也有不少虚构的设定。
抵达莫肯姐妹家的加布里埃尔,被看门人的女儿一番尖刻的话语弄得心里七上八下——这里挫折已经开始了。接着是玛丽·简的钢琴演奏,各种回忆随着那演奏来来去去。在跳方块舞时,一起跳的艾服小姐是民族运动的支持者,加布里埃尔向她说明自己给保守派色彩极浓的报纸《快讯日报》投稿这件事情,但对方却无理取闹,还骂加布里埃尔是假英国鬼子,这是第二个挫折。
晚宴的餐桌上,加布里埃尔努力保持愉快的状态切鹅肉分给大家,也致辞向莫肯姐妹表示谢意。这里是文章的高潮之处。以下引用餐桌上的描写,来说明乔伊斯的文笔所发挥的无与伦比的精密度——
一只棕色大肥鹅躺在桌子的一头,而另一头在一层撒满了荷兰芹碎叶的绉纸上放了一大块火腿,火腿已剥去外皮,遍撒面包碎屑,一张干净的纸饰围起胫骨。旁边是一大片加料的牛腿肉。在这些美食上一溜排上小菜:两小叠堆成塔状的果冻,一红一黄;一浅盘凉乳胶加红果酱,一只连梗绿叶大盘,上面放了成团的紫葡萄及去皮杏仁。一只同式盘上放着堆成实心长方形的士每拿无花果,一盘上面撒碎肉豆蔻的软糕,一小碗满满的巧克力及用金银纸包起的糖果,还有一只玻璃瓶,里面立着一些长长的芹菜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建议使用【Firefox火狐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JIEQI_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