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7章 . 以身扶伤 10 逆光
首页
更新于 2023-01-11 18:05
      A+ A-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页

    作为一名在新闻史上留名的记者,秦书意的名字被永远铭记,是从他最引以为豪的作品《逆光》面世时开始的。《逆光》最开始就被刊登在国际最顶尖的几家报社上,瞬间引起了广泛的舆论关注,后来也斩获了当年的普利策奖以及几个摄影比赛的大奖。
    成名后,总有记者会去采访这位行业的标杆,询问他拍摄那张照片的初衷。
    秦书意长年奔波在新闻一线,需要抗着笨重的器材,身材完全不如外表看上去纤瘦,又喜欢靠在躺椅上接受采访时显得不算庄重。
    “那应该称之为一瞬间的光,我并不是摄影师,只是想记录它,包括画面里的人和事。”
    上了年纪的记者依旧双眼锐利,习惯把相机录音笔挂在脖子上,只在说到“人”时靠近咖啡的手忽然顿住。
    他自嘲地笑了笑,神情有些落寞:“不要学我这种坏习惯,喝多了咖啡对身体不好,还是一位医生朋友告诉我的。”
    他无比庆幸当年结识那位友人,还有在友人帮助下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报道。
    那是秦书意第一次真切认识到,他的一支笔可以做到什么事。
    *
    在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里,舆论的浪潮比其他时代来得更加猛烈,信息的扩散以几何倍数扩大。秦书意出于自己的目的没有对这份摄影作品进行版权保护,不断有媒体将它应用在自己的新闻报道里,逐渐有越来越多人看见这张照片,再传播给下一波人群。
    因为文字工作者的本职,秦书意只用了一段简短的文字作为背景介绍,时间,地点,事件,简洁明了,却有着难以言喻的动人心魄。。
    “达斯贝市,埃博拉疫情中心城市,一名埃博拉患者在医院门口死去,人群因尸体溃散,华国医生在逆光里走近她。”
    彩色的照片触目惊心,许多记者会将镜头指向这片满是饥饿、疾病、死亡的土地,展现出常人所不能见的痛苦,隔着屏幕表现出人类生死之间的挣扎,激起人类本能的共情和怜悯。
    但《逆光》并没有宣传全然的灾难,生与死之间有一个人站着,在光芒中极其显眼。
    如同秦书意摄影时的侧重点,人们会先注意到那双眼睛。
    像一株脆弱幼嫩的芽从瓦砾中钻出,在阳光下舒展,在一片废墟中能看见它未来的影子,它一定会成为一棵参天大树,庞大的树冠可以为人们遮住烈日刺目的光,送来一阵驱散阴霾的清风。
    无数个国家的人为它震惊,他们震惊于惨烈的情景,震惊于逆行的医者,在社交平台上纷纷自发为达斯贝市祈祷,为死者点上了哀悼的蜡烛。
    疾病消失,每个生活在那片灼热土地上的人们能活下来,死亡不再出现,病毒不再带走脆弱的生命。
    这是所有人共同的心愿。
    埃博拉的名字随着照片的迅速传播,终于让更多人得以知晓,在光所不能见的地方,有一批人将自己变成光去点亮黑暗。
    民间慈善组织也开始号召:“我们能为他们做什么?”,发起捐送药品和钱款的倡议,越来越多的人做出力所能及的奉献。
    南穗所在的达斯贝市立医院收到了许多来自各方的支援,医疗设备齐全了很多,终于不用看着检测试剂盒一天天减少,总是狠不下心去多用几个。
    但南穗没有想到,会有一个更大的惊喜等着她。
    国内一直有针对埃博拉病毒的实验室,但无法取得相关样品,进展一直不温不火,项目几次险些因资金链断裂彻底暂停。其他国家的实验室也差不多是这样。
    加上埃博拉爆发地区没有哪个地方能够承担起临床实验的重责,卫生条件落后不是N国独有的,它只是众多医疗资源匮乏国家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建议使用【Firefox火狐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JIEQI_URL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