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师兄常常会来南穗实验室串门,离得近,中午还能凑一桌在食堂吃饭。
只是南穗更忙一点,与李和\手底下七八个学生相比,她要做的事实在太多,连吃饭都显得匆忙。
李和\剔干净骨上的残渣,收拾桌面,顺口问着她近来的进展:“小兰,你最近产物做得怎么样,模板应该没问题吧?”
南穗点点头。
她在T大的六年里,也有学者在相关领域有了新的研究进展,正是她翻译过的那篇7号与22号染色体异变相关的文献作者,也是周扶南口中提到过的别人家孩子。
当然,姜兰还是他最看好的孩子。
别人家的孩子,叫费安,是周扶南的老朋友李教授最中意的弟子,目前还在国外研究所工作。他从那篇文献中突破性进展后,又发现了两条染色体间存在基因错位交移现象,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可谓是个中翘楚。
可惜,人在国外,没意愿回国发展。
周扶南也常常感叹,许多有前景的年轻人都更愿意留在国外,那里有更多企业愿意为前期研究费用买单,形成了完整产业链,不用整天为了经费担心。
南穗和李和\就会去闹一闹:“老师,你不把我俩当最爱的孩子了,你变了!”
其实两人心里都清楚,周扶南只是无奈,这些年里他还是经常资助学生,可很多人毕业后留下一句感谢,就干脆地离开。
虽说人各有志,总会有些不忿。
南穗也只能抽出时间多陪陪周老师,听他讲讲年轻时候的故事,再汇报一下近来的研究情况,得到他一个欣慰的笑。
说回费安,南穗对这人耳闻很久,却没真正见过一面,虽然对南穗来说,他的研究成果比他的人更有吸引力些,也是她研究的起点。
9号染色体上Abl基因与22号染色体上BCR基因因错位融合,形成融合基因,编码了人体中从未发现过的全新蛋白,且长期处于活跃状态。
这是南穗在新入职三个月内交出的成果,生化界内她的名字不断被人提起,从未来之星变成今日之星,连下一届打听她带学生还有几个名额的人都多了起来。
冬天里风冷,即便关了窗还是有无孔不入的寒气钻进屋里。
南穗和两个学生在实验室里等扩增结果,三个人的椅子围成一圈,见还得等个二十分钟,索性聊起了天。
“老师,你是越来越抢手了,下一年我们也该多招几个人进来吧?”
说话的是大头――该学生为了给这层楼里的老师和同学留下深刻印象,自我介绍都是我是姜老师实验室的那个大头,叫着叫着都成了习惯,真名更没几个人记得。
大头已经收到了几个新毕业生的消息,都是打听老师平时带人的作风――毕竟学术水平已毋庸置疑,只怕老师爱为难人,更有几个旁敲侧击地想看看能不能走点特殊关系。
当然,后者都被大头拒绝了。他在南穗手底下待了几个月也知道她的脾气,表面温和好说话,实则行事自有准则,当批评则批评,当嘉奖则嘉奖,算得上是他见过最好的老师了。
程毓从包里拿出个暖手抄,不由分说地塞到南穗手上,大头对此见怪不怪,他现在也没搞懂程同学和姜老师之间的关系。
亲如姐妹,情似母女,恐怖如斯。
“还早,到时候你们看着就行。”
南穗并不在意,低头在记录本上写着后面的研究计划,增加了每种结果产生的可能性,再计算了一遍大概需要的经费。
最后仰面长叹,穷啊!
&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建议使用【Firefox火狐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JIEQI_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