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章其子证之
首页
更新于 2024-10-18 02:45
      A+ A-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页

    荀悦被反驳,并不生气,仍然神色温和,他略倾身向荀柔的方向,“那么,阿善更赞同叶公?”
    “也不是。”荀柔收到鼓励,坐直身道,“可以私下多赔给人家吗?”
    他知道叶公家乡这样处事方法,社会风气不好。
    所以,补偿损失,庭外和解,行不?
    荀悦失笑,点点头,“嗯……如此,似亦不失为好办法。”
    荀彧亦露出一丝浅笑。
    “大兄,我哪里说错了吗?”
    兄长不会给他来一句“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吧,这就有点迂腐了。
    “可以告诉为兄,你是所思为何?”荀悦温声问道。
    “恩义要讲,儿子将父亲告官,显然无情无义,但公序公德,也要讲,大家都只以自己的家为家,只顾自己,天下会出问题吧?”荀柔未与荀悦相交,不知道这位大兄性情如何,会不会觉得他说圣人坏话大逆不道,他悄悄牵住荀彧的袖子。
    小哥哥微笑点头鼓励,于是荀柔继续道,“父子相隐不过是小义,但偷盗就是偷盗,拿别人成全自己,这岂能能算仁德?”
    将自己、家族置于国家之前,难道不正是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的根由?
    “嗯……”小孩倔强又紧张的表情,让荀悦正色,他原本只当小堂弟年幼懵懂,才说出童言稚语,但一番听来,却颇有可以深思之处,显然能听懂他们先前议论。
    如此,就不能只当他做懵懂孩童敷衍。
    他认真想了想,含笑点头道,“阿善所说,正是君子之道。《礼记》中有言: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孟子亦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先圣教人以孝,是要让人先学孝道,然后推己及人,仁爱天下。阿善能想到这些,将来定能成为兼济天下的君子”
    荀悦含笑颔首,拱手长揖,“方才失礼于君子,悦当向阿弟赔罪。”
    “彧亦受教。”荀彧也含笑抬手对荀柔拱拱手。
    “……兄长们不必。”荀柔不好意思的牵起堂兄的袖摆挡住脸。
    就这……他就君子了……堂兄们对他,是不是有什么神奇滤镜啊。
    荀悦莞尔一笑,继续道,“春秋之时,各国国法不同,鲁国崇诗书教化,使民懂礼仪,知忠孝仁义之道,故乡俗之中,父子相隐。叶公治楚国,以严刑律法,偷盗则墨字其面,如若家人不揭举,则一家连坐,故楚国之人则多子为父证,论语中此段,是孔子与叶公论治国之法。”
    ……你们讨论的不是理想国哲学形而上,而是执政方针?所以,不是偷羊问题,是人治和法治对比?
    告辞。
    “阿善方才所言,是君子正道,”荀悦耐心徇徇教导,“不过,世有君子、有小人、有中人,君子只需动之以情,小错即能改过,小人无德,唯刑罚使之畏惧,此上下之分不移,其于的人,属中人之资,介乎二者之间,为政者,若能引中人纳君子之途,则世间安定,天下太平;若是昏君当世,政局隳坏,人心背离,中人堕入小人之道,则天下大乱,民不能安,这正是天下治乱之道。”
    “鲁国、楚国据说春秋之大国,鲁国之政,楚国之政,若是阿善你,选择哪一种呢?”
    荀悦此时的表情,像极了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作附加题的老师。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楚国都能占一席之地,从这个角度来说,鲁国似乎比不上楚国,但就事论事,严法伤人情,宽纵则盗贼不尽……嗯……他一个小屁民,为什么要考这么难的问题?咱还是回来原题干吧。
    “……不如这样,如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建议使用【Firefox火狐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JIEQI_URL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