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秀才遇兵
首页
更新于 2021-06-13 10:18
      A+ A-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页

    大明永乐十三年,夏。
    爆竹声声,震耳欲聋。蔚州城门外,几十名乡亲正在送别两个书生打扮之人。二人各骑一头驮着书箱的毛驴,在朝阳下与父母亲朋们挥手作别,迎着晨曦出发了。
    此二人中,少年者年十五,名苏震,中年者年三十,名王振,皆是蔚州秀才,此行正是去往太原府参加今年的乡试。苏震这是头一次出远门,对周遭一切都十分新奇,对考试也是充满着憧憬。而王振这是第四次赶考了,屡试不第的他一边作教书先生一边继续考举,苏震便是他最得意的一名学生,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小小年纪便中了秀才。二人名为师生,情若父子,一路上有了王振的照应,苏震的父母倒也少了许多担心。师生同考在当时也是比较常见的事,甚至有许多人考到满头白发,还在和儿孙一同考试,毕竟若能得中功名,即可飞黄腾达、光宗耀祖,读书人十年寒窗,无不为此。
    一路上或吟诗作对,互相考较,或由王振讲述一些奇闻怪事、赶考见闻,师徒二人倒也不觉旅途劳顿。
    这一日晌午,二人来到了五台山脚下,王振对苏震说:“从蔚州到太原的这八百里路,到了五台山就算是过了一半了。”山中天气无常,一小片云飘来,豆大的雨点就噼里啪啦地砸了下来。
    “快些走,我记得前边有个茶棚,去那避避雨。”苏震跟着老师骑着毛驴疾驰而去。半盏茶的工夫,果然看到路边有个茶棚,二人赶紧躲了进去。王振看着二人几乎湿透的衣衫,忿忿不平的说道:“连老天爷也捉弄你我这辛苦赶路的读书人。”这时,茶棚主人迎过来招呼道:“二位客官甭生闲气,这山里的雨呀,就是说来就来,快来老汉这炉子边烤烤火,别受了凉闹病。”王苏二人口中称谢,在火炉边坐下。那茶棚主人说:“二位可是去太原府赶考?”王振答道:“正是,这不秋闱快开始了么。”茶棚主人沏了两碗热茶摆到二人面前,道:“老汉我年轻时也读过几年书,粗识几个大字,可是脑子笨,不是读书的料,考了几年秀才都没考上,老汉我生平最仰慕读书之人,这两碗热茶便算是我请你们的。”王振连连推辞,主人道:“不碍事,二位可能有所不知,这五台山又叫清凉山,别看是夏日炎炎,山里可不一样。你们淋了雨,山里冷风再一吹,小心病了耽误赶路。赶快吃碗热茶去去寒气。菩萨保佑,过往香客都来老汉这歇脚喝茶,不差这一碗两碗的茶钱。你们慢用,老汉我招呼客人去了。”
    王振目送茶棚主人去招呼其他客人,对苏震说:“这佛门脚下真是人心淳朴啊,快把衣衫烤烤,不然真要受风寒了。”苏震烤着火,目光望向山顶,虽然山脚下着雨,山顶却是阳光普照,问道:“先生,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说的是不是就是此种美景啊?”苏震第一次赶考,还没经历什么挫折,王振却是三考不中,不像苏震满心的兴奋憧憬,心中对前程多少有些担忧。他看向山顶,没有回答。顿了顿,叹了口气吟道:“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失路情无适,离怀思不堪。”苏震道:“先生,我知道这是岑嘉州的《六月三十日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去年的七月初三你教过我。”王振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拍了拍苏震的头,心想这个学生虽然有着过目不忘的本事,毕竟少不更事,还未体会到科举之路的苦涩与辛酸。
    这时旁边一人说道:“喂,卖茶的,你家卖的是茶还是醋啊,酸死我了!”王振和苏震转头看去,见靠墙的桌子独坐一人,身着紫衣,朗目如星,神采非凡,看起来也就二十岁年纪,似乎是个富贵公子。翻着白眼瞥了他们一眼,还翘着二郎腿晃来晃去。王振知道对方是在揶揄自己,苏震却不自知。茶棚主人听到声音跑了过来,说道:“小哥你甭说笑,老汉卖的虽然不是上好的茶,但也是货真价实的,咋会是醋呢……”顺着他的目光看到了王振和苏震,才明白是在捉弄他们,“我说这位小哥,读书人吟诗作对那可是很高雅的,咋能说人家酸呢,老汉最佩服断文识字的人了。”
    那紫衣青年笑道:“哼,仗义每多屠狗辈,无情最是读书人。”苏震忍不住反驳道:“不对,你说的不对!读书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紫衣青年哈哈大笑,说道:“你个小书呆子,口气倒是大得很。那我问你,六首状元黄观,读书读得好吧?救得了朱允炆吗?南京城破,他投河自尽,连自己的妻儿都保护不了,读那么多书有何用?。正学先生方孝孺,读书读得好吧?连太子少师姚广孝在他死时都说‘天下读书种子绝矣’,可是救得了朱允炆吗?又有谁敢看他的文章藏他的书?天下读书人,没有比他们读的更好的了吧?那你说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建议使用【Firefox火狐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JIEQI_URL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