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2章垓下决战
首页
更新于 2024-11-12 05:09
      A+ A-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页

    第42章垓下决战
    自灞上从楚营中逃出,韩信已经四年没有见到项羽了,虽然每天他都能从斥候那里听到有关项羽的消息。再见到项羽时,楚霸王依然是那么俊朗,豪气干云,纵乌骓,横大戟,但项羽的眼神中已经掩饰不住那份被岁月无情冲洗的落寞。曾经意气风发的诸侯上将军落魄到今天这个地步,韩信心里无限感慨。也许项羽只想自己封神,却拒绝别人封神,这是韩信无法接受的,所以他选择了离开。
    风云变幻,岁月如白驹过隙,项王无恙否?
    曾经被项羽肆意辱骂的小小执戟郎,现在以敌国最高军事统帅的身份,骄傲地站在自己的面前,是对项羽最大的否定和讽刺。项羽紧紧盯着已经四年多没有见到的韩信,他从韩信的脸上,已经看不到当年的那份慎微和谦卑了。
    韩信一马当前,背后众将如众星捧月,旌旗十万迎风猎猎,数十万汉军士兵被坚甲,执矛戟,整阵而立。这样的场面,是当年项羽才有资格拥有的,万人景仰的诸侯上将军,鉅鹿城下的封神仪式,直到现在还定格在项羽的脑海中,虽然颜色已经有些发黄。
    项羽绝对没有想到,当年在鉅鹿封神时,站在自己身后的那个执戟郎会是自己伟大人生的终结者,项羽既惭愧又愤怒。惭愧于当年没有重用韩信,以至于今日!愤怒于上天的不公,既生项羽,又何必出韩信!
    项羽知道自己现在的处境已经极度危险,稍有不慎,就将死无葬身之地。但项羽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从来不会向命运低头,即使死神就站在他面前露出恐怖的微笑。
    没有虛情假意的寒暄,项羽缓缓地举起大戟,他要向命运发起最后的挑战,他一定要取得最终胜利。不为什么万世将名,也不为一雪前耻,只为了在楚营中急切等待胜利消息的虞姬——他最心爱的女人。
    十万楚军几乎倾营出动,愤怒的楚人挥舞着手中的矛戟,跟在项羽身后,踏着历史悲壮的脉搏,整阵向前,他们要在楚人韩信面前证明楚人的血性。
    项羽的楚国意识非常强烈,远强于寄居于楚的刘邦、韩信等人,而这一点也限制了项羽的天下主义思维,这是他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项羽集团中,将相士兵皆以楚人为主,其他国人很难挤进项羽集团。项羽待楚人如弟子,楚人重义,又尊项羽为父兄,所以楚军可以时刻保持高昂的斗志。在楚军士兵看来,能为项王战死,是一种莫大的荣幸。
    千古皆慨叹战神韩信,实际上项羽同样可以称为战神,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战神。韩信并非武将,他侧重于战略谋划,阵前决死并不是他的强项。战略谋划是项羽的短板,但项羽的单兵作战能力却是天下第一,汉军虽然人多势众,但面对已经红了眼的楚军,未必就能占得上风。
    战局果然朝着有利于楚军的方向发展,楚军人数上不占优势,但求生欲望过于强烈,一如背绵蔓水而死战的汉军。从某种角度上讲,楚人是以为楚国的生存而战,而韩信麾下多是齐人,更接近于“雇佣兵”,他们并不知道到底是为谁而战。
    韩信治军严整,天下闻名,但架不住楚军死中求生的强烈欲望,越打越没脾气,《史记·高祖本纪》称“淮阴先合,不利”。
    不能因为这场失利就认为韩信不如项羽,综合来看,在这场参战人数多达四十万的战役中,韩信并没有尽全力出战,虽然他无限渴望战胜项羽。项羽和韩信用兵的最大区别就在于,项羽重在先发制人,以江河决浪之势摧毁敌人;韩信重在后发制人,消耗敌人的斗志和体力,然后乘其疲弊歼之。
    韩信早就为这场必定会震惊天下的垓下之战提前埋下了伏笔,就是孔熙和陈贺的左、右两军。在韩信和项羽的交手过程中,孔、陈两军坐镇不动,等待着楚军体力的消耗。韩信应该知道“田忌赛马”这个著名典故,至少他在垓下之战中的用兵原理和“田忌赛马”的求胜思路非常接近。
    马有三等:上、中、下,楚军野战实力天下第一,可称为上驷,齐军实力弱于楚军,可称为中驷。韩信以中驷之一部对楚军之上驷,结果楚上驷赢,但已经气喘吁吁的楚上驷还要继续和齐军中驷之另一部继续比赛,而且还是偷袭,结果可想而知。
  &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建议使用【Firefox火狐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JIEQI_URL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