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云梦之计
韩信并没有确定刘邦召他入陈就是对自己下手,或许是自己敏感多疑了,但如果能打消刘邦对自己的猜疑,对韩信来说再好不过。至于用什么方法来做到这一点,有人给韩信出了一条妙计:“殿下勿忧,有一人可解殿下之患。”韩信问何人。此人笑了:“大王岂不知汉王素恨钟离昧?汉知昧匿于楚,苛索甚急。大王可斩昧头献于汉王,如此,则汉必不疑楚,大王无虞矣。”于史所见的曾经为韩信出谋划策的谋士只有李左车和蒯彻,献“斩昧之计”的并不是这二人,以这二人的智商,必不会出此下计。这个计策的拙劣之处有两点:
一、献计之人没有看透刘邦对韩信的猜疑根本就不是来自钟离昧匿于楚,而是韩信的军事天才对整个汉朝统治集团带来的强大的心理压力。想拿掉韩信的不只是刘邦,而是站在刘邦身后的庞大的沛人亲信集团。
二、出卖朋友以求自保,在当时重义轻死的社会道德大背景下是为人所不齿的,这条杀昧自保之计的代价是韩信将付出名声上的惨重代价。即使刘邦不处置韩信,韩信以后将有何颜面在江湖上图存?
遗憾的是,韩信居然同意了此人提出的杀掉钟离昧献首于汉的建议。为了自保,韩信已经利令智昏,用朋友的人头来为自己换取一张保命符。韩信应该考虑过以上两个问题,特别是第二个。杀钟离昧自保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韩信心里很清楚。但让韩信为了一个钟离昧而放弃自己百战才拼出来的功名富贵,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做到,项羽也做不到这一点。
韩信在军事史上固然是不世出的天才,但在政治斗争中,他待人接物的幼稚思维直接断送了他的美好前程。刘邦逼他交出钟离昧根本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有没有钟离昧事件,刘邦都要拿韩信开刀。
《史记》、《汉书》异口同声地说韩信谋反,如果韩信真有反心,那他完全没有必要杀钟离昧以媚刘邦,而是继续保护钟离昧以留为己用。二书一方面连篇累牍地把韩信描写成一个欲无止境的野心家,另一方面又用大量史料证明韩信的无辜。司马迁、班固作为成熟的史学家,自不会犯如此幼稚的错误,只能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他们相信韩信是无辜的,但又慑于汉王朝的“淫威”,不敢直写韩信之冤。
韩信在政治问题上经常犯傻,但也傻得可爱,韩信居然能傻到把钟离昧请出来,厚着脸皮问钟离昧:“钟离老兄,我能否借你的人头一用,献给汉王,以解我之祸?”像这种事情,韩信不应该亲自出面,而是随便找个理由做掉钟离昧,然后再抱着钟离昧的尸体号啕痛哭,至少在当时不用背卖友的恶名。
面对韩信的“真诚”,钟离昧无语。
钟离昧有些后悔当初投奔韩信,他哪曾想到这里不是他的天堂,而是他的地狱。在钟离昧看来,他和韩信的私交现在看来也只是一个笑话,就像当初张耳和陈馀所谓的“刎颈之交”一样可笑。
其实钟离昧如果把韩信当成朋友的话,就不应该投奔韩信,这样是在害韩信,弄得现在韩信非常尴尬。钟离昧似乎对刘邦灭项羽并不服气,也许钟离昧潜意识中会认为项羽的失败是因为没有重用他,他投奔韩信,并不是为了避难,而是劝说韩信反汉,以此来证明自己的价值。韩信要出卖钟离昧是自私,钟离昧以一己之私祸害韩信,不同样也是自私吗?
从钟离味与韩信的对话中,可以明显看出钟离昧的自大狂妄:“正因为我在楚国,所以汉王才不敢对楚国发起进攻,如果你把我杀了,献首于汉王,则我今日死,你明日死。”
钟离昧非常可笑,难道他不知道韩信如何从一个人见人骂的胯下懦夫华丽蜕变成人见人怕的战神?刘邦畏惧韩信的军事天才,关钟离味何事?钟离味真要本事通天,又怎么会被刘邦满世界追杀,落魄到了极点才想到投奔韩信混饭吃。
韩信容留他这么久,已经仁至义尽了,他居然好意思骂韩信不是仁厚长者,他在韩信这里混吃混喝,韩信还没问他要饭钱呢。钟离昧一味指责韩信出卖朋友,却忘了自己的所为才是出卖朋友,韩信出事,钟离昧要不可避免地承担一部分责任。
钟离昧一赌气,拔剑自刎,倒在了韩信的面前,他死前还在喋喋不休地骂韩信,直把韩信骂得抬不起头来。
&n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建议使用【Firefox火狐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JIEQI_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