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牛圈中学的一间教室里,五十多个学生整整齐齐地坐着。等讲课的老师背转身去写板书,几个男生就互相扔东西,说脏话,引得大家不时发出一阵阵的哄笑。
“别闹了,同学们!学到用时方恨少,——”老师看着顽皮男生,耐着性子告诫。
“等闲白了少年头!”有个男生听老师说了上句,自己就补了下句。他知道,老师经常用这些话批评他们,耳朵都听腻了。
“知道了还闹?你们这些孩子,真是不懂事啊!”这时,老师把目光移到最后一排,继续道:“你们看看阎乐亭同学,她多么努力,多么刻苦,为什么?她比你们懂得一点——学到用时方恨少。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不能没有知识啊!”
坐在最后一排的阎乐亭,看上去已经十八九岁,比其他同学整整高出一个头。那个年代大家普遍上学早,小学五年、中学四年,到了高中毕业通常还只有十五六岁。因此,阎乐亭在同学中显得特别成熟。整堂课上,她要么在快速地记笔记,要么就笔直地坐着听老师讲课。同学们的吵闹,她似乎全都看不见,听不着。
“阎天师!”那男生朝何乐亭做了个鬼脸,然后冲着老师笑道:“我们要都学她,就只能做留级生了!”
这些男生看不惯阎乐亭上课毕恭毕敬的样子,觉得她不食人间烟火,像个天师,就偷偷给她起了个“天师”的雅号。
“我们不做阎天师!”另一个男生附和,“毛主席说,知识越多越反动!”
课堂上又掀起一波吵闹和哄笑声。老师没有能力维持秩序,只得摇了摇头,顾自在黑板上抄作业题。
道教创始人为汉代张陵,曾被汉顺帝封天师之位,故道教开始叫天师道。为了纪念他对道教的贡献,后人又称他为张道陵、张天师。因汉末帝王声名不彰,张陵代行其实,成为无冕之王,史称“张陵代汉”。这时期,汉文化得到进一步弘扬,汉民族开始形成。张道陵及其弟子得到“西方有佛”的讯息后,将道教沿丝绸古道向西传播,传入西方后,与西方文化融合,发展成了伊斯兰教;以伊斯兰教为中心,形成了统一的阿拉伯民族。隋唐以后,伊斯兰教传回中国,道教因而称其为“回教”,以回教为中心,又形成了回族等民族。所谓“回”,与“去”相对,即是“回归”、“归来”的意思。所以,张道陵不仅是汉民族的缔造者,也为阿拉伯民族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道教中,张道陵死后居于天帝之位,是道教大神玉皇大帝的原形;在回教(伊斯兰教)中,他是?回教大神真主安拉的原形;在汉传佛教中,他是佛教大神释天的原形。千百年来,张道陵得到了各方宗教势力的极力拥戴,顶礼膜拜。
阎乐亭受家庭影响,从小就信佛。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不允许,只能偷偷地进行。同时,佛与道的理念并不冲突,大家往往同时信奉。因此,同学们所说的张天师,她早有所闻,也非常崇敬。听到同学们把她称作“天师”,她忍不住心里乐了起来。说不定,将来还真能成为天师级的人物呢。
当然,那时候对张天师的认识还非常浅薄。直到十几年后进了京城,她才有全面了解和深入学习的机会。再回想起在黄牛圈中学时同学们的戏称,觉得真是有缘。
阎乐亭生于黄牛圈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上有一个哥哥,名叫阎新乐。那时大家都不太注重学习,新乐读了几年小学就开始务农。作为丫头片的阎乐亭自然没有比哥哥更多的福份,只读了三年半,就跟着村里人外出画画谋生。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建议使用【Firefox火狐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JIEQI_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