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二五章 报复
首页
更新于 2022-11-29 03:51
      A+ A-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页

    权力要想更加的安全稳定,无非是分权和制衡。
    这是近代所有国家的制度设计的根本原则。
    当然今后董书恒成为共主之后,他就有了一个新的身份。
    而他的存在对大华夏圈所有的国家来说都是一种制衡。
    因为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影响。
    其他的藩属国,董书恒是不担心的。
    小藩属国即使出了乱子也可以迅速地平息。
    本土和几个以华人为主的大藩属国要是出了乱子,则可能会波及整个大华夏圈体系。
    所以董书恒在卸任之前必须要将本土给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相对于董书恒在本土未来五年的安排。
    东非的那点事情都不是什么大事儿。
    军议的决定很快就通过电报发给了印度洋战区。
    杨炳春的手中坐拥十几万大军。
    原本复兴军在次大陆的总兵力将近十五万人,一部分是杨炳春带着的南下军团。
    这十万大军从中南半岛一路杀到锡兰岛。
    还有一部分是彭玉麟带到次大陆战场上去的。
    现在彭玉麟回国,次大陆战区撤销。
    整个印度洋地区建立了印度洋战区,战区的司令部设立在锡兰岛。
    战区分成两位部分,陆军司令部和海军司令部。
    两者互不统属。
    这样对统一指挥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这个战区的实力实在是太强大,为了防止出现意外,必要的分权还是要做的。
    陆军司令部由董书恒手下大将杨炳春主持。
    这是一个非常稳重的将领。
    按照之前的安排,这个战区的常驻陆军应该有十五万人。
    但是次大陆的战事刚刚结束。
    有三分之一的将士轮换回去休息了。
    现在杨炳春的手下只有十万人出头。
    不过只是出五个师,问题并不大。
    作为一个战备性质的战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投送能力。
    在接到命令的第三天,这五个师就从孟买登船出发了。
    为什么是从孟买出发?
    因为孟买自由市此时还没有军队,这里主要由复兴军驻扎,也有一部分其他各国的联军。
    而且这里距离东非更近一些,运兵船走近海也更加的安全。
    海军的反应更快,他们在次大陆有一支常驻的运输船队。
    这支船队在平时的时候还会负责为印度洋的各个基地运送补给。
    但是都是零星的出动。
    船队的主力一直都会在战区候命。
    因此现在军部的命令一下达,船队就能够立即出发。
    从孟买到东非,船队只要十几天的时间。
    这样的反应速度在当时已经算是比较快的了。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建议使用【Firefox火狐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JIEQI_URL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