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0章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首页
更新于 2024-11-05 15:17
      A+ A-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页

    第20章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前番我写谢安以刘禹锡《乌衣巷》起笔,引来不小的争论。我的一个朋友还举了韩翃《寒食》来做对比,认为的刘诗不如韩诗雅致。这么一说倒让我想起韩翃来。
    这首诗的确有名,有名到德宗身边缺一个机要秘书时,中书省两次推荐皇上都不满意,再问皇上的意思,皇帝说要韩翃,当时恰好还有个人叫韩翃,官员请旨问要哪个,皇帝点名道,要“春城无处不飞花”那个。诗名盛到这种地步,真可谓是天下无人不识君了。还是忍不住要再次顺便赞一下我们可爱的大唐,君臣都是很有文化素质的,别的朝代可很少有这样以诗进仕的好运了。
    这首诗让我我想起《青蛇》的片段,白素贞初临人间,在江南深碧色的水道中游戏。前面一座学馆,书声朗朗,念的正是:“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她听着诗望着那些儒雅清俊的素衫的学子,凡心初萌。
    学馆里,书生随手撕烂,抛出窗外的碎纸,被她化为春花。一时间水榭花飞,众人都来拥栏相看。
    我不知道韩翃那一天看见的,是不是这样的美景。暮春的长安城里飘絮飞花。庞大古老的城市,徐徐呼出胸中寒气,他的手足渐渐回暖,眉目显出柔和春意。
    寒食时节峭寒的风拂着御园的杨柳,日暮时分的皇宫里内侍忙着分传蜡烛,袅袅轻烟散在王侯近臣的府第。
    寒食是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在举国禁火的这一天,唯有得到皇帝许可才可燃烛,是了不得的恩遇。
    当时的风俗,寒食日要折柳插门,又要取榆柳之火,所以韩翃诗中独取一个“柳”景。这首诗美得好象缓缓展开的绣绢,每一针都那么柔和有力。即使有讽谏的意思,它也不是那种讽刺诗,柔和的像初春阳光,谁都愿意去亲近。
    韩翃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抓住了“汉宫传烛”这一典型的形象,就此后人能发出许多新见和理解正说明诗人若沉浸在打动自己的形象与情感之中,发而为诗,反而能使诗更含蓄,更富于情韵,比刻意讽刺之作更高一筹。
    如果是讽刺皇帝亲近近臣的话,皇帝也不会欣赏他的诗,欣赏到点名给他官做了。正是因为他恰到好处的写出了皇室生活的优雅,满足了皇帝大人想粉饰太平的心理。至于老百姓怎么读怎么想那又是另当别论了。
    韩翃是大历十大才子之一。诗名在当时极重,号称一篇一咏,朝野珍之。除了名动天下的《寒食》,他最为后人所知的是恐怕是他失而复得的爱情,以及伴随爱情而来的那首《章台柳》。
    天宝以后的大唐,是我所不愿回顾的大唐。眼见得开元盛世化为劫灰,万千黎民都归于尘土。绝代的君王也好,绝色的美人也好,都在胡儿安禄山的铁蹄践踏下粉身碎骨,面目全非。不要怪后来的人忆起开元便潸然泪下。今日还是良宴会,明朝已做修罗场,你要人,怎么承受这落差?
    这一段,是天宝年间旧事了,韩翃羁栖长安,与李王孙交好。他们常在一起饮酒。
    歌宴之间李王孙的爱姬柳氏看中了韩翃,眉来眼去的,韩翃也对她有意。这个柳氏也不是一般的女人。她虽无张红拂的眼力可以一眼看中身在风尘中的李靖,慷慨与之私奔,却也是而过人尖。首先她容貌不差,据当时人记载,赞她“艳绝一时。”这个“一时”赞得就很重了,可见起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柳氏的容貌都是一时翘楚。这也能解释为什么韩翃对她不能忘情,番将又对她一见钟情;其次她的才情趣味不差,“喜谈谑,善讴咏”,可见是个能说会道的风流人物,能歌擅赋解语花。
    柳氏为人歌姬而却不是妾室。“姬”和“妓”就像“倡”和“娼”一样有明确的区别。基本上可以看做两种职业,两种社会阶层人员。古代达观贵人多养家姬,并以姬容色美好,举止有礼为喜,交往之时,这就是显示自己门第修养的方法之一。简单来说,姬好比家里名贵的器物摆设,可以与客人拿来品评观赏。妓就不同,白居易蓄姬,却不是蓄妓,没有人会在家里养妓女,而妓女一旦被人收纳,就叫做“从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建议使用【Firefox火狐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JIEQI_URL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页